穿芭蕾鞋跳樣板戲 肯特里奇個展來台:藝術不僅是美麗

南非芭蕾舞者穿上軍服與芭蕾舞鞋,一邊持槍舞動,一邊踮起纖細足尖;男舞者身上則掛著文化大革命時「黑五類」身上掛的牌子,歡快地跳舞......這是南非藝術家威廉·肯特里奇的影像裝置作品「樣板戲札記」,影片中的樂觀情緒和人們已知的歷史悲愴與苦難記憶,融合成一種荒謬的複雜感情。表達人權議題的藝術往往沉重與沉悶,但肯特里奇的藝術作品總是充滿魅力,又不流於輕薄俗氣。
南非當代藝術家威廉.肯特里奇首度來台的大型個展「威廉.肯特里奇 William Kentridge」,今(4日)至9月1日於台北市立美術館(北美館)展出。展覽由北美館與英國倫敦皇家藝術學院(Royal Academy of Arts,RA)合作,邀請兩館策展人艾瑞恩.洛克(Adrian Locke)與吳昭瑩共同策劃,重現2022年於該機構首展之同名展覽,完整呈現藝術家40年豐沛的創作能量。
肯特里奇1955年出生於南非約翰內斯堡,雙親皆為南非傑出的人權辯護律師。父親辛里.肯特里奇(Sydney Kentridge)曾為三位諾貝爾和平獎得主辯護,包含南非首位民選總統的納爾遜・曼德拉(Nelson Mandela);母親菲莉西亞.肯特里奇(FeliciaKentridge)則為南非法律資源中心(Legal Resources Centre in South Africa)共同創辦人,該組織至今仍持續為貧窮人口或弱勢民眾提供免費法律服務。
肯特里奇大學主修政治學和非洲研究,畢業後前往往巴黎的雅克.樂寇國際戲劇學校學習默劇和戲劇,累積藝術、劇場和政治學
豐厚的背景才能。1982年回到約翰尼斯堡後,肯特里奇擔任演員、設計師、作家、戲劇導演,並持續為劇團繪製節目布景與海報,最後確定自己天生注定當藝術家,而這些經歷都成為他藝術創作的能量。
肯特里奇自小耳濡目染父母為政治壓迫的受難者伸張正義,曾表示:「對於南非種族隔離制度的記憶甚至早於任何藝術創作的記憶」,人權與族群議題,多年來皆是肯特里奇的創作核心。
肯特里奇因此走出與同儕迥然不同的藝術之路。他說,「繪畫不僅僅是『美麗記號』,它必須是真實世界中某樣東西的印記。它不需要精確的描繪,但它必須代表一種觀察,不是像情緒那種抽象的東西。」他的作品涵蓋繪畫、錄像裝置、動畫與電影,往往是根據炭筆畫和草圖創作的作品。他表示,方便隨手擦拭的木炭充滿靈活性,用炭筆作畫可以「用最快速度呼應你隨時改變的想法」。
南非長期因為種族隔離政策,受到國際社會孤立,直到1994年該國舉辦第一次普選後情況才改善。肯特里奇的作品逐漸在南非以外的國家展出,他以樸素的素描,創作出激盪人心的作品。2009年美國時代雜誌選為最具影響力百大名人,2023年獲得世界四大動畫影展之一之薩格勒布國際動畫影展終身成就獎,並曾多次受邀參加威尼斯雙年展和卡塞爾文件展等國際大展等,並執導多齣知名歌劇演出。
此次來台展出的作品,包括鮮少曝光的《船上的午宴》和代表作《保育人士的舞會》等,融合歐洲場景與非洲元素,並以象徵主義手法來呈現南非種族隔離時期的真實寫照。
1994 年曼德拉當選為南非總統。同年成立真相與和解委員會。長期與肯特里奇合作的簡 .泰勒,根據真相與和解委員會的記錄編劇動畫電影「鳥布說實話」,並由肯特里奇執導,展現南非國防軍和南非員警於種族隔離時期,所採取的殘酷和非法手段。劇中主角鳥布專門處理政治抗爭或非法組織成員的事務 ,他的妻子原本擔心他有了外遇,最後卻如釋重負發現,鳥布實際上是忙著執行逮捕、拷打和謀殺等工作任務。此片除了動畫還加入史料影片,也是首次來台展出。
工作室是肯特里奇的創作核心,他的所有作品幾乎都孕育自他約翰尼斯堡霍頓區家中花園的繪畫工作室。在工作室中,他以炭筆畫素描為起點,轉化成雕塑、織毯與電影。此次展覽特別重現藝術家「工作室」的樣貌,展出日常收藏的物件、短語標題,以及鮮少曝光的素描手稿和實驗性的蝕刻版畫等。在《素描課》短片中,可見肯特里奇與分身針對作品探問與對話,幽默又發人深省。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