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健署:3成40歲以上民眾自覺沒三高 其實數值早已異常

國健署111年成人預防保健服務資料顯示,40歲以上自述無三高相關疾病的民眾,在接受成健服務後,新發現有血脂、血壓、血糖等任一項異常者,超過3成。示意圖。本報資料照
國健署111年成人預防保健服務資料顯示,40歲以上自述無三高相關疾病的民眾,在接受成健服務後,新發現有血脂、血壓、血糖等任一項異常者,超過3成。示意圖。本報資料照

高血壓、糖尿病等慢性病「初期無明顯症狀」,衛福部國健署建議民眾定期健康檢查,才能及早發現異狀,及早就醫。國健署表示,根據健檢資料統計,40歲以上民眾自覺沒有三高,但超過3成健檢後,其實都發現至少有一項數據異常,因此養成定期健檢的習慣,是預防保健與健康管理的重要事項。

台灣人慢性病盛行,而高血壓或糖尿病等慢性疾病在初期並不會有明顯症狀,國健署慢病防治組長吳建遠表示,要達到「早發現、早治療」的目標,養成定期健康檢查行為格外重要,若發現異狀才能儘早就醫。

根據國健署111年成人預防保健服務資料顯示,40歲以上自述無三高相關疾病的民眾,在接受成健服務後,新發現有血脂、血壓、血糖等任一項異常者,超過3成。

國健署長吳昭軍表示,民眾可多加利用政府提供的免費成人健檢服務,年滿40至64歲民眾為每3年1次;65歲以上民眾每年1次(原住民提前至55歲及小兒麻痺患者提前至35歲);服務內容包括健康行為調查、身體檢查、抽血檢查、驗尿、健康諮詢等,可有效針對國人常見6項問題,包括血壓、血糖、血脂、腎功能、肝功能及身體質量指數,檢視報告是否出現異常紅字,則盡速安排回診。

吳昭軍指出,成人健檢的目的在於提供沒有病徵的民眾檢查,以「預防保健」及「自我健康管理」觀念,守護自己的健康。民眾除了要養成健康生活習慣、均衡飲食、規律運動與戒除不良習慣(菸酒檳)。

國健署提醒,成人健檢有效4步驟,「定期健檢、重視數據、追蹤紅字、改善異常」:

一、定期成人健檢:善用政府提供的免費成人健檢服務達到「及早發現」。

二、重視健檢數據:了解檢查結果及遵從醫護人員專業建議達到「及早介入」。

三、持續追蹤變化:健檢異常紅字應持續回診及遵從醫護人員專業建議,達到「持續追蹤改善」。

四、改善異常:成健異常數據需要確實依照醫師建議針對飲食及生活習慣作改善,必要時搭配服藥與治療,並持續管理及追蹤異常變化,達「逆轉正」。

吳建遠提醒,全國目前有將近7千多家提供成人預防保健服務的健保特約醫事機構,民眾可以上網(https://info.nhi.gov.tw/INAE1000/INAE1000S01)查詢,並儘速預約做檢查,讓自己遠離風險,擁抱健康。

健檢 國健署 生活習慣

延伸閱讀

逾40歲三高纏身不自知 國健署:超過3成健檢紅字

改變7種生活模式 糖尿病前期可逆轉

衛福部調查:穿學校制服去便利商店買菸 近3成不查證件

2024癌症論壇/每4分19秒一人罹癌 國健署推癌篩、疫苗、主動追陽防治

相關新聞

國健署健康飲食3大技巧 避免「假蔬菜」讓蔬菜攝取量不足

現代人工作繁重、工時也長,雙薪家庭更是辛苦,只有休假日才能好好休息。平日為了節省時間求方便,多數人都是外食族,一天當中總會有一兩餐在外面買著吃,當外食族在吃自助餐或是買便當時,多少會考慮如何達到均衡飲食,或是一日五蔬果、311法則。國健署特別透過臉書粉專「食在好健康」分享健康飲食3大技巧,順便提醒國人應多加留意「假蔬菜」,以免蔬菜攝取量不足。

地牛翻身!花蓮15:45發生規模5.8地震 最大震度4級

中央氣象署表示,今天下午3點45分發生規模5.8地震,最大震度4級,震央即在花蓮縣政府東北方 32.8 公里 ,位於台灣...

全台PM2.5測值 環團質疑低估

環境部日前公布去年空氣品質監測結果,截至去年十一月底,全台PM2.5年平均濃度十二點五微克/立方公尺,較前年十三點七微克...

12強紀念悠遊卡 750多萬所得捐贈3單位 助原鄉基層棒球

悠遊卡公司為慶祝中華隊奪下2024世界12強棒球賽冠軍,去年發行紀念悠遊卡,統計共賣出26萬多張、750多萬元紀錄,並承...

健保總額斷頭制 恐衝擊患者權益

頭痛患者就醫,醫師安排電腦斷層竟需等五個月;病人術後回診,卻掛不上執刀醫師門診。南區健保分局近三年實施醫院總額制,由醫院...

明晚再有冷氣團南下!6度低溫恐再現 最冷時間點曝光

冷氣團一波接一波,中央氣象署預報員張竣堯表示,明天白天為未來1周最溫暖的一天,明晚再有大陸冷氣團南下,且配合南方雲系北移...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