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謝性肝病威脅已開始 醫建議3對象肝癌篩檢
肝病是台灣國病,近年病毒肝炎控制有成,但飲食精緻化,脂肪肝、酒精性肝病人數逐年竄升,醫師警告代謝性肝病對台灣威脅已開始,膽固醇高、肥胖、糖尿病民眾應定期肝癌篩檢。
台灣年輕病友協會今天舉行晚期肝癌治療經驗分享會,從提升晚期肝癌存活率到癌症治療新時代,加強呼籲肝癌高風險族群須定期追蹤、提高篩檢率。台大醫院內科部主治醫師蘇東弘提醒,肝癌早期通常無明顯症狀,強調定期篩檢和追蹤的重要性。
蘇東弘說,肝癌危險性並非僅來自B型、C型肝炎演變,代謝性肝病患者依舊有肝硬化及肝癌風險。台灣肝癌個案中,約10至20%是脂肪肝、酒精性肝病患者,「非B非C肝癌正在逐年增加」。據統計,台灣約有3至4成民眾有脂肪肝問題,脂肪肝更不是胖子專利,即身材纖細也可能。
蘇東弘表示,現代人不良生活方式,如高糖高脂飲食、缺乏運動等,高達7成脂肪肝有代謝問題,脂肪在肝臟內積聚,導致發炎、肝細胞受損,最終發展成為肝硬化和肝癌。脂肪肝民眾只要減少5至10%體重,就能明顯改善,同時呼籲肥胖、高血壓、高膽固醇、糖尿病定期肝癌篩檢。
肝癌長期位居台灣10大癌症死因第2位,過去中晚期患者治療不易,存活率低,健保署去年8月宣布將免疫合併抗血管新生標靶藥物治療納入健保給付,可提升晚期肝癌患者的存活率。在符合健保給付條件之下,每名病友每年能省下高達新台幣300萬元藥費。
林口長庚醫院胃腸肝膽科主治醫師林錫銘提出,如今中晚期肝癌治療應以「痊癒」為目標努力;衛福部健保署長石崇良說,過去第4期等於末期,僅能進入安寧療護,但新藥改變癌症治療,患者存活期更明顯拉長,彷彿將期別倒轉,就能介入性治療,但民眾「可能需要多一點銀兩」。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共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