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供餐法」白拚優先法案 黃珊珊:進度遠落後日韓
學童營養午餐普及率高但品質參差不齊,食材挑選、營養成分或食安控管都缺乏統一法規管理,民眾黨立委黃珊珊、吳春城今天上午舉行「學校供餐法」公聽會,邀請專家學者、教育部等機關提出意見,討論如何完善營養午餐相關法規。
黃珊珊、吳春城指出,日本和韓國早就訂定專法約束相關問題,但台灣營養午餐管理明顯鬆散、落後,目前國內中小學營養午餐普及率9成9,但品質卻不如預期。
黃珊珊、吳春城指出,日本1954年就設立學校給食法,透過政府支援體系和食材供應平台,確保學生能享有營養均衡的午餐;韓國1981年也設立專法,成立供餐委員會把關食材選定。
民眾黨團將學校供餐法作為優先法案,吳春城認為,專法不應限縮在國中小,可向上延伸到高中、向下延伸到幼兒園,讓18歲以下的學童都能受到完善照顧。黃珊珊認為,政府應儘速建立完善機制。
與會專家指出,現行營養午餐分公辦公營、公辦民營、民辦民營3種模式,但無統一規範與懲處,應訂定專法,從食材選購、配送、檢測到食譜設計都有完善規劃與把關。
與會專家表示,雖然設定統一法規,但仍應制定多元方案符合各地實際運作狀況,例如偏鄉專業人力少經費且相對拮据,營養師和廚工負擔沉重,且許多偏鄉弱勢孩童已面臨營養不良的威脅,需政府投入更多資源避免情況惡化。
與會專家認為,除了吃得健康,也可透過營養午餐進行飲食文化教育,讓學童了解食物來源、增進食物選擇能力,促進養成健康飲食習慣。
有與會者提出具體建議,認為應考量合理食材成本和人事、物價變動,應依據消費者物價指數、食材、人力、設備、運輸成本等因素,明確規範學校午餐價格級距和補助經費來源,並獨立編列預算,才不會壓縮了午餐食材品質,讓校園午餐健康膳食更穩定且完善。
今天與會的包括台北市教育局前局長曾燦金、教育部、兒童福利聯盟、台灣教育人員產業總工會、中華民國餐盒食品商業同業公會全國聯合會、全國教師工會總聯合會、全國家長團體聯盟、全國中小學校長協會、國教行動聯盟等。
黃珊珊總結,這個專法推很久了,但研議太久,108年至今已經5年了,不要再研議了,趕快拿出時間表,未來質詢或在委員會不會這麼客氣了;專法一定要有,但推出後的權利義務要清楚,不要把責任推到第一線人員。
黃珊珊表示,政府要用預算來引導政策,用政策來引導人民的生活習慣,不能事事都降本求利,小學校、大學校差異性大,差異間的補助方式應該要很多元;鼓勵學校自設廚房,但做不到的需要有相關配套,並引導產業轉型加入校園供餐。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