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血國用4/兒子罹血癌 林真福發願推動PBM幫助更多人
嘉義大林慈濟醫院麻醉科主任林真福,於2015年開始在院內推動「病人用血管理」(PBM),之所以如此重視血液管理,原因是2009年時,發生了重大事件,「兒子罹患血癌了」。林真福說,兒子治療了約一年時間,最後進行骨髓移植手術,成功治癒、康復,但過程歷經多次輸血,每次輸血都增加體內抗體,恐增加骨髓移植失敗機會,因此,對血液議題十分重視。
林真福回想,2009年,兒子當時15歲是一名國中生,有天感到左手腕關節疼痛,但他正在忙著準備專科醫師考試,起初沒有特別注意,就讓孩子服用止痛藥,但疼痛症狀沒有好轉,還記得,就在考試完當天,接到兒子的電話,直說手好痛。
「當下感覺事情不妙,因為兒子很少喊痛。」林真福說,立即帶著孩子就醫,經抽血檢查證實為罹患血癌,但做父母的,即便自己是醫師,面對孩子罹癌,也像一般人一樣出現否認期。聽到兒子罹癌當下,林真福立即說,「不可能啦,這只是嚴重的感染」,還記得負責診斷是他醫學系的學弟,對方說:「學長,我很確實的告訴你,這就是血癌」。
林真福兒子經檢查,確定罹患血癌而進行化療,且基因檢查也發現,致癌病因是基因突變,更屬於容易復發的類型,隨即決定骨髓移植。林真福指出,兒子治療過程十分辛苦,需要化療、放療,而只要紅血球、白血球、血小板低下就需要輸血,反覆的進出醫院,有一次住院時間長達40天。
最後,經慈濟的骨髓資料庫比對,找出合適捐贈者,在林口長庚醫院兒童血液腫瘤科江東河醫師救治下,成功完成骨髓移植,「江醫師可以說是兒子的救命恩人」,讓兒子順利康復、長大,現在也是一名醫師在澳洲執業。
林真福說,兒子準備接受骨髓移植時,當時與一名20多歲女子配對成功,但江東河醫師說,女生只要有懷孕的過程,她就可能會產生抗體,未來骨髓移植時,容易出現排斥問題,他那時候驚覺,一個女生懷孕的過程就會產生抗體,更何況很多年輕女子貧血,醫師就給她輸血,那不是產生更多不必要的抗體嗎?如果有一天,女子需要骨髓移植治療時,可能就失去了許多骨髓配對的機會,或增加移植的風險。
「經過兒子罹患血癌事件,當時埋下種子,覺得自己須要更努力的去做血液管理。」林真福說,如果兒子罹癌時就了解PBM,是否能有好的作為,讓類似兒子需要骨髓移植手術,或是需要輸血的病人,減少輸血所產生的抗體,降低發生併發症的風險,因此醫師在醫療端為病人輸血時,應該要更為謹慎,反覆檢視輸血的必要性,讓國人用血更為安全,更為精準,「幫助更多的人」。
「兒子骨髓移植,多依靠慈濟骨髓庫配對成功。」林真福說,骨髓庫的運作,對全世界需要骨髓配對的病人是非常重要的資源,2012年有機會到花蓮慈濟醫院服務,現在也在嘉義大林慈濟醫院,所以是抱著感恩服務的心,希望能夠貢獻自己的心力,幫忙曾經救我孩子一命的團體,真的是十分感動。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