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北京首都機場行李箱查獲「鱷魚」 旅客:境外購買、帶回國收藏

尹錫悅彈劾案第二回合今下午3點表決!韓媒估「通過機會大」

大陸冷氣團影響天氣濕冷!入夜下探9度低溫 中南部注意空汙

通訊診療辦法將修 石崇良:在宅急症照護預計年中上路

健保署長石崇良說,在宅急症照護預計今年中上路。記者賴昀岫/攝影
健保署長石崇良說,在宅急症照護預計今年中上路。記者賴昀岫/攝影

在醫療發達的台灣,仍有部分民眾屬於就醫困難,國內正研議於在宅醫療規畫納入「在宅急症照顧」,衛福部醫事司明天將發布修正「通訊診察治療辦法」,鬆綁在宅醫療的限制,健保署長石崇良說,今年擴大試辦的在宅急症照護,納入肺炎等3大感染症,預計今年中上路。

醫師法第11條指出,醫師非親自診察,不得施行治療、開給方劑或交付診斷書,但於山地、離島、偏僻地區或有特殊、急迫情形,為應醫療需要,得由直轄市、縣(市)主管機關指定的醫師,可以通訊方式詢問病情、治療,通訊診察治療辦法修法能鬆綁相關限制。

石崇良今天出席「次世代基因定序(NGS)研討會」受訪時表示,在宅急症照護預計今年中上路,因為是新增的支付項目,必須要經過健保共擬會討論,並經過2個月預告後才發布實施。

適用對象方面,石崇良指出,和健保相關的部分為,急性照顧的時期為7至9天不等的患者,可搭配通訊診療,輔助醫師每日巡診及其他專科照會;現行的居家診療及居家透析計畫,也會納入通訊診察治療辦法修訂後給付。

第三類適用對象則為偏鄉居民,石崇良表示,現況為「遠距專科會診」,也就是偏鄉患者得到有醫師的衛生所等地,並由都會區的醫師遠端參與會診,但有些區域屬於僅配有護理人員的「衛生室」,通訊訓診療辦法放寬後,遠端的醫師就能直接替在家中的患者看診。

居家醫療適用失能或疾病特性不便外出就醫、患慢性病需長期護理、仰賴呼吸器超過21天、安寧療護等4類族群。健保署統計,全國收案人數有6至8萬人,加上長照機構住民12萬人,約近20萬人使用居家醫療。受限法規,居家醫療團隊無法因應患者出現急症時在患者家中給予治療,仍須至醫院就醫。

居家醫療的患者,最常需赴醫院治療的疾病為肺炎、泌尿道感染、軟組織感染。石崇良先前指出,今年第二季起,擴大試辦「在宅急症照護」,納入常見3大感染症,居家醫療團隊可於患者家中替患者施打長效抗生素,等同於在家住院,部分負擔比照居家醫療,僅需支付醫療費用的5%。

健保署 患者 醫師

延伸閱讀

健保署長:NGS檢測資料 有望加速新藥開發與應用

癌症NGS最快5月納保 預計用於2大時機

健保癌症NGS檢測最快5月上路 每癌別終生給付1次

薛瑞元親自主持會議 NGS納保年前最終討論、將訂指引

相關新聞

國健署健康飲食3大技巧 避免「假蔬菜」讓蔬菜攝取量不足

現代人工作繁重、工時也長,雙薪家庭更是辛苦,只有休假日才能好好休息。平日為了節省時間求方便,多數人都是外食族,一天當中總會有一兩餐在外面買著吃,當外食族在吃自助餐或是買便當時,多少會考慮如何達到均衡飲食,或是一日五蔬果、311法則。國健署特別透過臉書粉專「食在好健康」分享健康飲食3大技巧,順便提醒國人應多加留意「假蔬菜」,以免蔬菜攝取量不足。

餐飲旅宿業腹瀉頻傳 就診達近14萬人次 諾羅病毒檢出多

近期國內腹瀉就診人次上升,疾管署疫情中心副主任李佳琳表示,餐飲、旅宿業腹瀉群聚事件頻傳,其中檢出病原以諾羅病毒為主。由於...

地牛翻身!花蓮15:45發生規模5.8地震 最大震度4級

中央氣象署表示,今天下午3點45分發生規模5.8地震,最大震度4級,震央即在花蓮縣政府東北方 32.8 公里 ,位於台灣...

國道分隔線四條變七條 駕駛開車霧煞煞「左右分不清超危險」

新北市國三南下接國二路段,下班尖峰時間經常性回堵,今民眾經過發現原本路面的白虛線從4條線變成7條線,許多駕駛不知如何分道...

男性照顧老年家人 家總:離職風險高

男人真命苦,主計總處調查發現,若照顧年滿六十五歲家人,男性離職風險大於女性一點六倍,而家庭照顧者關懷總會(家總)發現,近...

走4小時才能消耗!夜市小吃熱量冠軍曝光 營養師:邊走邊吃也難瘦

夜市是台灣的特色文化,美食小吃應有盡有,但享受佳餚之餘也可別攝取過多熱量。營養師高敏敏在臉書公布多種夜市小吃的熱量表,其中雞排竟然還擠不進前三名,高敏敏提醒大家很多食物的鈉含量都非常容易超標,即使邊走邊吃也瘦不下來,因此把握4原則,才能吃得開心又無負擔。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