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申請護鈔卻遭警方冷回「警車非計程車」 民眾領現金150萬再存回去

美麗島公布大選民調!賴蕭配、柯盈配支持度上升 侯康配下滑

原要開車回診...6旬翁快速道路上高速猛撞槽車 3秒奪命影片曝光

國人輕忽隱藏版死因!竟與中秋節有關 醫教「8法」防護

中秋節大家相聚大啖烤肉,高鹽、高油、高糖及加工食品,卻暗藏心血管疾病危機,醫師呼籲重視「護心8大要素」。本報資料照片
中秋節大家相聚大啖烤肉,高鹽、高油、高糖及加工食品,卻暗藏心血管疾病危機,醫師呼籲重視「護心8大要素」。本報資料照片

中秋節大家相聚大啖烤肉,高鹽、高油、高糖及加工食品,卻暗藏心血管疾病危機。中華民國心臟基金會執行長陳文鍾表示,若將心腦血管相關疾病合計總死亡人數,其實高於癌症總死亡人數,可謂國人隱藏版死因。基金會提出「護心8大要素」包括均衡飲食吃得巧、保持活躍多運動、戒菸並遠離二手菸、充足睡眠、控制體重、血壓、血脂和血糖。

隨著醫學進步,全球人口預期壽命持續提高,心血管疾病仍是全世界十大死因之首。根據調查,全球心血管疾病死亡人數從1990年1200萬人,攀升至2021年逾2000萬人,漲幅超過60%。衛福部統計,心血管疾病已位居我國十大死因第二,並長達二十年,2022年死亡人數高達2萬3668人,且有持續增長的趨勢。

今年中秋節9月29日,適逢世界心臟日,中華民國心臟基金會以年度主題,「用心,懂心,掌握你的心臟密碼1234」(UseHeart,KnowHeart)為年度主題,盛邀民眾關注心臟血管健康。1234口訣幫助民眾以行動顧心,意即「勤運動,每1步都算數」、「戒菸並遠離2手菸」以及「均衡飲食了3多4少:多喝水、多蔬果、多全穀根莖、少油、少鹽、少糖、少飲酒」。

陳文鍾說,心臟、血管、腦部、周邊血管關係密切,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就是危險因子。相較於癌症難以預測,超過8成心血管疾病可被預防,而「護心八要素」就能有效控制危險因子,包括均衡飲食吃得巧、保持活躍多運動、戒菸並遠離二手菸、充足睡眠、控制體重、血壓、血脂和血糖。

王宗道分析,飲食是最不容忽視的一環,每天應至少攝取5份蔬果,每份相當於一個拳頭大小,以少鹽、少油、少糖為最高原則,盡量避免含糖飲料及加工食品,且飲酒要節制,能不喝最好,若無法避免則建議一天攝取不超過20公克。

運動方面,建議民眾一週做五次80分鐘中強度運動,或每周累計75分鐘高強度運動,謹記「能走就不站,能站就不坐」,以爬樓梯代替搭電梯、走路取代坐車,做家務、跳舞也可列計,只要保持動態生活,每一步都算數。飲食與運動兩者結合,就是控制體重與三高的必備要素。

戒菸永遠不嫌晚,王宗道表示,只要成功戒菸達2年以上,羅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就能降低80至90%,二手菸帶來的危害與一手菸相同,建議務必遠離。充足的睡眠有助於促進身體機能的復原與修復、改善大腦功能,並降低罹患慢性疾病的風險。現代人生活壓力大,應透過良好睡眠和運動幫助,一旦身體舒服了,壓力也會自然減輕。

中秋連假將至,在與親友歡聚、享受美食之餘,王宗道提醒,民眾烤肉聰明吃,切記吃得適量、勿暴飲暴食;減少醬料的添加、不要過度調味;此外,最多人忽視的就是烤肉油煙,盡量在通風環境烤肉,煙霧瀰漫與二手於害無異。

運動 心血管疾病

延伸閱讀

媳婦顧嬰累中秋不想回婆家,被罵沒盡孝道!網:誰說一定要回哪,中秋節該換女婿表現

中秋節連假「藍海節」 台東活水湖水舞秀搶先曝光

中國消費市場趨冷 中秋節酒類銷售「旺季不旺」

中秋深入鄰里傳愛暖心 大學生出校園了解高齡者孤單

相關新聞

總額成長率封頂 後年健保費恐漲

行政院日前核定明年健保總額成長率達百分之四點七,八年來首次與國發會「高推估」一致,拉高至天花板,並用健保安全準備金撥補健...

無人機操作擬下修14歲!活動申請改分級收費 最快明年7月上路

無人機愈來愈夯,現行規範學習操作申請者須滿16歲。交通部民航局近日研擬修法下修至14歲,至於活動申請審查費用,擬採「許可...

出生僅590克 3歲童健康回娘家

新竹市立馬偕兒童醫院昨辦「早產兒回娘家」活動,邀請年齡2至6歲、出生時未滿36周的早產兒及家人回到新竹馬偕團圓,共24組...

明晚抬頭 看最亮水星

2023年進入尾聲,台北市立天文館預告壓軸12月各類精采天象,12月4日將發生今年亮度最高的水星「東大距」,是觀賞水星的...

部署百歲人生 進修退休準備課

「以防萬一活到一百歲」二○二三年退休力論壇昨登場,逾三百位「同學」參與退休準備課,邁向長壽人生。國人退休準備分數連三年退...

退休力博覽會 用蘿蔔挑戰肌耐力

「唉呦,沒想到蘿蔔這麼重!」六十多歲黃小姐右手握著蘿蔔,必須在卅秒內完成廿個手臂拱舉,盡管勉強及格,拿到蘿蔔,卻覺吃力。...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