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女精神不濟睡不好 竟是類固醇副作用造成

每年夏天都有皮膚疹困擾的57歲服用大量類固醇藥物抑制,停藥後卻感到全身無力及失眠等多重症狀。台北慈濟醫院新陳代謝科醫師周璠分析,是大量使用類固醇藥物後突然停藥,導致腎上腺素荷爾蒙可體松低下,經低劑量的類固醇治療,一周後症狀大幅好轉、兩周後腎上腺功能及血糖都恢復。
邱女士日前因天氣炎熱長了大量的濕疹、汗疹、汗皰疹,到皮膚科診所就醫,除了擦的藥膏外,也服用了大量類固醇藥物壓制症狀。幾個禮拜停藥後,皮膚問題雖然被控制住,但是邱女士卻老是感覺全身無力、晚上睡不著覺、血糖數值更異常升高。
周璠懷疑,邱女士的症狀是大量使用類固醇藥物後突然停藥,導致腎上腺素荷爾蒙「可體松」低下,除安排抽血,也給予低劑量的類固醇治療。他指出,腎上腺功能低下的發生原因很多,但其中藥物造成的發生率非常常見,若未適切治療,萬一病人在此時遭逢嚴重的感染或急症,可能出現腎上腺危象,也稱為急性腎上腺功能不全,每年約8%的腎上腺功能不全患者會出現腎上腺危象,死亡率約為6%。
周璠說明,「可體松」是在人體產生的荷爾蒙,若被製成藥物,就是耳熟能詳的類固醇,正確使用的情況下能解決許多急性病症,但若未遵照醫囑服用,很可能造成人體腺體分泌異常。
以邱女士為例,她雖用大量類固醇控制了皮膚症狀,可是驟然停藥讓她的身體出現負回饋機制,一時無法正常分泌可體松,在身體未分泌又無外在藥物補充的情況下,出現腎上腺功能低下的情況;因此以低劑量的藥物類固醇維持身體機能需求,銜接停藥造成的分泌空窗期。
邱女士一周後症狀大幅好轉,抽血報告也證實是腎上腺功能低下,持續服藥兩個禮拜後,邱女士恢復精神,腎上腺功能恢復正常、血糖也回到正常值。
周璠呼籲,許多民眾到處求醫,為緩解當下不適,但卻忽略尋根治本的重要性,也在無意中濫用了類固醇一類的藥物,長期未控制的情況下一直使用會導致諸多併發症,如骨頭壞死、血糖失調、心血管負擔等,單純用藥緩解並非長久之道反而造成惡性循環。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