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綠營鐵票倉多難選?韓國瑜再爆金句:沒女友叫寂寞 沒選票是落寞

沒充電站…特斯拉車主「1招土炮」解決 台電搖頭說不行

促電動公車駛高運量路線 環境部補助每輛160萬元

環境部今公告「補貼電動大客車營運作業要點」,將過去補助車體費用,改成電動公車營運補助,補助經費也提高至160萬。聯合報系資料照
環境部今公告「補貼電動大客車營運作業要點」,將過去補助車體費用,改成電動公車營運補助,補助經費也提高至160萬。聯合報系資料照

為落實2030公車全面電動化,環境部今公告「補貼電動大客車營運作業要點」,將過去補助車體費用,改成電動公車實際營運里程及載客人次的營運補助,補助經費從上限150萬提高至160萬,盼鼓勵業者盡快將燃油車汰換成電動公車,朝淨零碳排目標邁進。

環境部大氣司長蔡孟裕表示,行政院今年5月26日核定交通部與環境部共同提報的「2030年客運車輛電動化推動計畫」,環境部負責補助電動大客車營運補貼,藉此鼓勵客運業者盡早淘汰柴油公車更換為電動公車,並優先投入高運量、高里程的營運路線,進而減少私人運具使用,同時兼具減碳及減汙效益。

蔡孟裕說明,先前環境部會提供最高150萬元的一次性車體補助,而今年的申請案則改為電動公車實際營運里程及載客人次執行營運的補助,不再單純補助汰換車體,並提高每輛補助上限為160萬元,分4年核發,對象為公車汽車及市區汽車客運業。

蔡孟裕進一步指出,通過補助申請審查的業者,每輛車總計最高可補助160萬元,每年最高補助40萬元,並分為里程數、載客人次等2項目,里程數均為每公里補助5元,而載客人次則分一般費率及獎勵費率,花東及離島地區多以觀光及際城旅客為主,補助單價會比其他縣市來得更高,但每車每單一項目補助金額不超過30萬元。

舉例來說,在市區營運的公車依照實際營運載客數核算金額為35萬,里程數核算補助金額為2萬元,但依單一項目上限補助規定,載客人次項目最多只能拿到30萬元,因此業者最後僅能獲得32萬補貼;蔡孟裕說,申請補貼事先不用提交計畫書,營運一年後再申請,只要比前一年多就能獲得補助。

環境部預估,2024至2030年市區公車、一般公路客運及國道客運車輛的汰換需求約1萬2170輛,預期全面電動化後,行駛過程零碳排,二氧化碳每年可減量30.7萬噸、空氣汙染物每年可減量4327噸,本次營運補助可促使業者優先將電動公車營運魚熱門路線,預計可取代部分私人運具,將可再減少6.2萬噸二氧化碳及1450噸空氣汙染物排放,達到減碳及減空汙的共利效益。

另外,除本次公告的電動公車營運補助外,環境部也推動空汙減量效益媒合制度,客運業者將老舊柴油公車汰換為電動公車橫,可領取空汙減量效益補助3萬元,或是透過車輛汰舊換新抵換媒合平台」媒合並售予有需求的環評開發單位,領取更高的收購價至少19萬元。

公車 環境部 里程數

延伸閱讀

電動大客車補助最高160萬 依里程及載客人次核發

環團批碳費少收 環境部:不管300或500元都是虛擬數字

環境部要求減碳優惠須用綠能 業界憂供應不足

郭台銘逛夜市有感而發 推2030政府出錢機車全面電動化

相關新聞

女子不煙不酒!誤吞薑片卡喉嚨揭患食道癌 醫生指「1習慣」風險最高

不煙不酒一樣有機會患食道癌!台灣有名70歲女病人吃薑母鴨時誤吞薑片卡喉嚨求醫,事後感覺吞嚥不順,懷疑咽喉發炎,獲轉介到胃腸肝膽科,照胃鏡發現食道有塊約3厘米、佔管徑三分一的硬物,終確診食道的鱗狀上皮細胞癌。女病人本身不煙不酒,但平日愛喝熱湯,放涼一點喝都不行,冬天更是日日喝。醫生提醒常喝高溫飲品可引致食道癌,又分享兩項研究,原來患食道癌最高風險的因素,是「喝太快」。

2023退休力大調查/退休力連3年不及格

百歲世代來臨,長壽是現在進行式,每個人都要「以防萬一」活到一百歲。聯合報推出退休準備指標,過去一年,逾五千人登入會員填答...

怕被看光!直播飛機起降傳桃機希望下架 航空迷批「本末倒置」

桃園市政府近年陸續在轄內14處知名景點設置高解析攝影,提供即時影像供民眾線上觀看,近日再新增「桃園國際機場」讓航空迷大飽...

羅一鈞公布陸港澳旅客機場採檢數據 流感病毒最多未驗出黴漿菌

疾管署自11月26日起在 台北、桃園、 台中及高雄4處國際機場實施「定點監測 鼓勵採檢」措施。疾管署發言人羅一鈞表示,此...

明年健保成長率4.7% 保費不動

行政院昨拍板定案明年健保總額,預算金額達八七五五億元、成長率百分之四點七,較今年增加三九一億元。衛福部健保署長石崇良說,...

台鐵推駕駛違規記點制 19項目集滿7點終生不得開車

台鐵局明年元旦改制國營台鐵公司,強化司機員管理,台鐵首祭記點汰除制,包括冒進號誌(闖紅燈)、過站不停、列車邊撞或機撞、停...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