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午後降雨擴大!明鋒面掠過全台有雨 周四起乾冷到周六

大陸超狂抄襲推「山寨Apple Watch 2」 便宜2萬5、加入「動態島」還搭載1功能

影/中壢家樂福量販店賣場大火 員工顧客30人逃生

上午9時21分收到地震警報別怕 快檢查手機別當國家級邊緣人

今天是9月21日國家防災日,中央氣象署今天上午9時21分發送地震速報測試。記者楊德宜/翻攝
今天是9月21日國家防災日,中央氣象署今天上午9時21分發送地震速報測試。記者楊德宜/翻攝

今天是9月21日國家防災日,今天上午9時21分,中央氣象署將發送地震速報測試,接著上午10時向沿海地區民眾發送海嘯警報測試。

中央氣象署官方臉書粉專「報地震 - 中央氣象署」說,今天舉辦地震避難動作演練,全國各地皆會收到地震速報。演練訊息會明確標示【112年國家防災日演習】,接獲訊息無須驚慌,並自行演練避難3步驟:趴下、掩護、穩住。

中央氣象署說,若真有地震、海嘯發生,真實告警訊息不會有【112年國家防災日演習】字樣,民眾即當採取避難措施。

為什麼地震來了警報卻沒響?或是地震來了後警報才響起。「報地震 - 中央氣象署」說,必須了解「發布地震警報的標準」以及「手機的狀態」。

中央氣象署負責偵測地震在哪裡發生、預估地震規模以及地震在各地的震度,產生地震警報的訊息內容、決定可以接受訊息的區域。接下來,再搭配細胞廣播技術,讓電信業者數秒內將地震警報訊息傳送至目標民眾的手機中,並發出特定的警告聲與震動。

什麼環節出問題收不到地震資訊?「報地震 - 中央氣象署」表示,如果收不到訊息,不妨先檢查一下手機有沒有符合以下條件:軟體更新:2016年前的機型請務必更新,才能開通災防頻道。4G網路:若正使用3G網路上網,則無法收到通知。功能開啟:請開啟警訊通知、緊急警報以及每月測試用訊息。關閉飛航模式:請關閉飛航模式,才能接收警報。結束通話:若正在通話中,則無法收到通知。

「報地震 - 中央氣象署」表示,如果手機並沒有上述任一情況,可能是所在的區域並未達到發布地震警報的標準。中央氣象署規定,除非我國發生了「預估」規模5.0以上的地震時,且所在區域的「預估」震度達4級以上,才會發送警報。

除此之外還有其他的可能性,「報地震 - 中央氣象署」表示,預警盲區:所在區域離震央太近,當感受到地震時系統仍在運算中,因此可能會在地震後才收到警報。高樓層效應:因為高樓放大了震波,雖然仍能感受到強烈地震,但系統預估您所處的區域震度未達4級,因此警報不響。

此外,場址效應:位處的地方因地質結構不同,地下環境如同果凍一樣,容易晃動,並放大震波,但系統預估該地震度並未達4級,因此不通報。現有技術限制:震源太深或在外海,地震測站不足,或是經驗公式不足,都會影響到警報的精確度,因此可能導致警報不響或震後才響。

​今天舉辦地震避難動作演練,全國各地皆會收到地震速報。接獲訊息無須驚慌,並自行演練避難3步驟:趴下、掩護、穩住。圖/取自「報地震 - 中央氣象署」臉書粉專
​今天舉辦地震避難動作演練,全國各地皆會收到地震速報。接獲訊息無須驚慌,並自行演練避難3步驟:趴下、掩護、穩住。圖/取自「報地震 - 中央氣象署」臉書粉專
為什麼地震來了警報卻沒響?或是地震來了後警報才響起。「報地震 - 中央氣象署」說,必須了解「發布地震警報的標準」以及「手機的狀態」。​圖/取自「報地震 - 中央氣象署」臉書粉專
為什麼地震來了警報卻沒響?或是地震來了後警報才響起。「報地震 - 中央氣象署」說,必須了解「發布地震警報的標準」以及「手機的狀態」。​圖/取自「報地震 - 中央氣象署」臉書粉專

地震 演習

延伸閱讀

關東大地震100周年:東京燒毀、超過10萬人死傷的帝都崩壞記憶

全國防災演習9/21登場 總統盼防災意識落實生活中

921國家防災日 苗縣消防局今明舉辦震災救災動員演練

台灣送暖不落人後 愛心賑濟土耳其身障災民

相關新聞

出生僅590克 3歲童健康回娘家

新竹市立馬偕兒童醫院昨辦「早產兒回娘家」活動,邀請年齡2至6歲、出生時未滿36周的早產兒及家人回到新竹馬偕團圓,共24組...

明晚抬頭 看最亮水星

2023年進入尾聲,台北市立天文館預告壓軸12月各類精采天象,12月4日將發生今年亮度最高的水星「東大距」,是觀賞水星的...

部署百歲人生 進修退休準備課

「以防萬一活到一百歲」二○二三年退休力論壇昨登場,逾三百位「同學」參與退休準備課,邁向長壽人生。國人退休準備分數連三年退...

退休力博覽會 用蘿蔔挑戰肌耐力

「唉呦,沒想到蘿蔔這麼重!」六十多歲黃小姐右手握著蘿蔔,必須在卅秒內完成廿個手臂拱舉,盡管勉強及格,拿到蘿蔔,卻覺吃力。...

女子不煙不酒!誤吞薑片卡喉嚨揭患食道癌 醫生指「1習慣」風險最高

不煙不酒一樣有機會患食道癌!台灣有名70歲女病人吃薑母鴨時誤吞薑片卡喉嚨求醫,事後感覺吞嚥不順,懷疑咽喉發炎,獲轉介到胃腸肝膽科,照胃鏡發現食道有塊約3厘米、佔管徑三分一的硬物,終確診食道的鱗狀上皮細胞癌。女病人本身不煙不酒,但平日愛喝熱湯,放涼一點喝都不行,冬天更是日日喝。醫生提醒常喝高溫飲品可引致食道癌,又分享兩項研究,原來患食道癌最高風險的因素,是「喝太快」。

2023退休力大調查/退休力連3年不及格

百歲世代來臨,長壽是現在進行式,每個人都要「以防萬一」活到一百歲。聯合報推出退休準備指標,過去一年,逾五千人登入會員填答...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