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診療放寬 「小診所不敵大醫院」

為推動遠距、視訊診療,衛福部「通訊診察治療辦法」最快將於十月上路,適用對象放寬至十大類,但基層診所醫師們憂心,新制實施後,擁有人力財力的大型醫院恐逐漸吞食醫療市場,偏遠地區民眾使用通訊診療,減少至診所就醫,違背了病人在社區照顧的分級醫療初衷。
「通訊診察治療辦法」新增適用對象,包括急性後期照護、慢性病長期用藥照護、長期照顧服務、家庭醫師收治照護等,對於醫療經營者來說,無疑為金雞母,基層醫療協會理事長林應然表示,擁有財力、人力、物力的大型醫院嗅到商機,紛紛成立「慢性病通訊診療中心」,爭奪市場,嚴重壓縮基層診所生存空間。
林應然指出,對於偏遠、醫療資源缺乏地區及行動不便患者來說,「通訊診療是沒有問題」,但日後慢性病人長期用藥,複診時也可透過通訊診療,如此一來,獨厚大型醫院,因為診所很難在設備上贏過大醫院。
「通訊診察治療辦法上路後,醫療院所軍備競賽態勢將更加明顯。」診所協會全聯會理事長陳宏麟指出,當醫院規模愈大、通路愈廣,就可透過視訊診療,爭奪到基層診所市場,更難落實分級醫療。
私立醫療院所協會前理事長朱益宏持相同看法,他說,「通訊診察治療辦法」違背了衛福部持續推動的分級醫療制度,不僅是基層診所憂心,私立醫療院所也有疑慮,呼籲衛福部全盤評估與思考,並制定相關配套措施,不應匆忙上路。
對此,衛福部長薛瑞元表示,新冠肺炎疫情期間,基層診所已證明通訊診療是可行的,瞭解基層診所擔心情形,將持續溝通,針對疑慮之處,可以多加討論。醫事司長劉越萍強調,「分級醫療的存在是必要的」,正與醫界溝通配套措施,預計最快十月,最慢年底對外公布相關細節。
陳宏麟指出,未來通過通訊診療,病人可持著電子處方箋在異地拿藥,這對一萬多家診所來說,可以服務更多病人,可視為利多,應盡快做好迎戰準備。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