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顧人力荒 ─解方篇/科技難取代人力 只能減照顧負擔

在討論照顧人力匱乏時,有一種聲音是用智慧科技取代人力,元智大學「老人福祉科技研究中心」創辦人徐業良認為,短時間內,智慧科技無法取代人力,但可以降低照顧負擔。
徐業良幾年前到南部老人之家分享科技在高齡服務上的應用,有位照服員懇切詢問,「有沒有『摳摳金手指』的機器人?」失能長輩常便祕,照服員的工作日常就是用手指刺激肛門或是將肛門口卡住的糞便挖出,幫助長輩排便。
那一刻,長年投身高齡科技研發與應用的徐業良覺得自己非常渺小,自問如何去設計一個機器人,可以取代這項工作?答案是沒有,目前的技術還做不到。
但現階段的高齡科技,一來有助於長者自立生活,許多行動透過科技輔助可以自主,不假他人手。第二個重點是幫助照顧者減輕負擔,有些長照機構會使用復健機器人,透過自動控制系統,讓病患模擬正常人行走步態;或是導入復健系統,讓復健居家化,數據直接上傳雲端分析,這些都有助於照顧者做更專業精準的服務。
徐業良觀察,全世界高齡科技的瓶頸很像:產品成熟度都很好,但落地應用的卻極少。他認為原因在於政府的研發資源給錯對象了。過去是由科技廠商或大學教授提計畫申請經費,長照機構頂多是實驗場域,計畫結束後就船過水無痕,真正有需求的機構沒有任何受益,而研發過程中,也極少考量使用者需求。
這兩年徐業良主持國衛院的科技運用於高齡照顧計畫,參考香港和新加坡做法,由機構提案,提供機構常態照顧流程中需要的科技產品,並提供適用性評估。
徐業良認為,這樣的做法主客易位,有助機構主管與照顧人員思考科技導入的需求,提升智慧科技的理解跟評估能力,才不會在採購科技產品時被廠商左右,也讓現場需求回頭帶動技術研發與產品製造。
數位版看這裡
科技力守護高齡安全
尿布加裝感應器大大提升照顧效率、電力公司電表可以有效監測高齡居家安全,關於科技促使照顧更精準有效率、高齡生活更安全,有許多實際的小故事,而目前,台電也打算透過用電資訊,守護高齡獨居者的居家安全,他們會怎麼做?
照顧人力荒/荷蘭的智慧尿布、日本的智慧電表...用科技精準照顧 台灣能否借鑒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