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台675萬名成人罹代謝症候群 不好好控制 罹癌、失智風險高
國人飲食多高油、高糖,腰圍不斷上升,恐引爆代謝症候群。依據衛福部106至109年國民營養健康狀況變遷調查顯示,台灣19歲以上成人代謝症候群盛行率34.6%,75歲以上長者高達58.8%,估計全台20歲以上代謝症候群者達675萬人。
代謝症候群與心臟、腦血管、癌症等疾病相關。千禧之愛健康基金會董事長許惠恒強調,民眾在家可透過皮尺及血壓計,量測腰圍及血壓,為自己及家人的健康把關。
國健署110年成人預防保健服務資料顯示,40歲至64歲接受服務的民眾中,高達38.6萬人腰圍過粗,其中3成的人在血壓、血脂或血糖檢測中,有兩種數值偏高,達到罹患代謝症候群標準,也顯示腹部肥胖者有較高罹患代謝症候群的風險。
許惠恒說,代謝症候群共有5項危險因子,包含血壓高、血糖高、血脂高的三高問題,以及腰圍過粗、好的膽固醇不足的兩項危害,當5項中符合3項則為代謝症候群。研究顯示,代謝症候群者未來罹患糖尿病機率為正常人的6倍、高血壓為4倍、高血脂症為3倍、心臟病及腦中風為2倍。
彰化基督教醫院內分泌新陳代謝科主治醫師杜思德表示,研究指出,代謝症候群患者罹患肝癌風險會提高2.8倍,大腸直腸癌為2.3倍,子宮內膜癌約2至4倍,甚至會使神經退化、認知能力下降,衍生肌少肥胖症、睡眠呼吸中止症,均會提高失智症風險。臨床研究顯示,肌少肥胖症個案的失智症患病率高達59.4%
許惠恒指出,民眾應定期量測代謝症候群5大指標,包括自我測量腰圍、血壓、血糖,如男性腰圍不超過90公分、女性不超過80公分。血壓測量遵循「722」原則,連續7天量測,早上起床後、晚上睡覺前各測量1次,一天共2次,每次量血壓均測量2次取平均值。
藝人王中平與女兒韓菲共同擔任健康大使,力邀全民一起定期測量代謝症候群關鍵5指標,做個健康鐵人。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