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E群組瘋傳吃生魚片胃壁爬滿蟲 鮭魚再承受不白之冤

天氣炎熱,許多人喜歡吃生魚片,但近日在LINE群組流傳一則「緊急通知」,寫著台北馬偕醫院傳來訊息:資深醫生(林清風)傳來:「請大家以後千萬不要再吃生魚片了!」原因是最近已經發現好多病人,吃了生魚片,胃壁附著「海獸胃腺蟲」,大小隻不一定,有的病人甚至胃壁滿滿都是,無法夾出,驅蟲藥也很難根治,罹患機率每個人都一樣,尤其鮭魚含蟲量最高、最可怕。
許多人收到此則訊息後,頓時引發擔心「吃了生魚片,胃壁爬滿蟲」,其實這是一則從2016年就開始流傳的網路謠言,當時引發民眾恐慌,衛福部、台北馬偕醫院、事實查核中心紛紛加以解釋,希望消除民眾憂慮,但沒想到最近謠言再起。
台北馬偕醫院院方今表示,此則謠言已流傳多年,2017年6月時曾發出澄清稿。針對有民眾接獲有關「勿吃生魚片、胃壁附著海獸胃腺蟲」之Line訊息,台北馬偕醫院慎重澄清並未發送該筆訊息,為不實消息之言論,為免以訛傳訛,傷害醫院形象,特此公開聲明。請勿聽信網路謠言。
醫院觀察發現,每年6、7月時,此則謠言都會再來一次,6年多來該則澄清稿點閱人數已達3.8萬,可見民眾關心程度,如今謠言再起,所以再次澄清,希望民眾請勿聽信網路謠言。
事實查核中心2019年表示,關於「海獸胃腺蟲」謠言,首先寄生蟲的正確名字應是「海獸胃線蟲」,海獸胃線蟲的宿主並非人體,人類就算吃到受感染的魚類後,並非難根治的病症,在台灣目前只有一名確診,屬於少見案例。
另傳言提及「鮭魚含蟲量最高」?由於海獸胃線蟲的最終宿主是海洋哺乳類動物,主要生活在海洋,所以鹹水魚感染機率會比淡水魚高,鮭魚被歸類為淡水魚,不易被海獸胃線蟲寄生,目前尚未有研究指出,鮭魚是含蟲量較高的魚種。
專家表示,處理生魚片時,生食及熟食所使用之容器、刀具、砧板應分開,勿混合使用,避免二次汙染。調理者之手部、抹布、砧板和廚房器具於接觸生鮮海產前、後,均應使用清水徹底洗淨。至於網路流傳用芥末、醋等辛香料來殺菌殺蟲,都是沒有科學實證的,不建議用這種方法來。
衛福部食藥署也於去年11月更新,「關於網路流傳,吃生魚片導致胃壁爬滿寄海獸胃線蟲,請問這是真的嗎?」共分析4點。
1. 海獸胃線蟲為可能存在於魚類或烏賊的寄生蟲,若攝食入受感染之魚類,蟲體會侵犯胃壁或小腸壁,出現腹痛、腹瀉、食欲不振、輕微發燒、糞便含血或黏液等症狀。
2. 海獸胃線蟲症是一種自癒性疾病,病灶大多可在2至3周後自行消失,少部分會持續數月或數年。如以內視鏡檢查發現蟲體或感染病灶,可以內視鏡移除,或以手術方式切除;目前臨床上並無經證實較有效的除蟲藥物,食用前充分加熱煮熟食物是最好的預防方法。
3. 因冷凍處理可殺死蟲體,故提供生鮮魚產品之業者,須落實食材管理,如海鮮產品應先以-35°C以下低溫冷凍15小時以上,或-20°C冷凍7天以上,降低寄生蟲感染的風險,維護消費者健康。
4. 食藥署建議民眾,儘量避免生食或食用未煮熟之海鮮產品;調理產品時手部要清潔、食材要新鮮、用水要衛生,並避免交叉汙染。
●網路謠言原文如下:
(緊急通知)
台北馬偕醫院傳來訊息:
資深醫生(林清風)傳來:「請大家以後千萬不要再吃生魚片了!」
因為最近已經發現- 好多病人因為吃了生魚片,胃壁附著《海獸胃腺蟲》,大小隻不一定,有的病人甚至胃壁上滿滿都是無法夾出來,驅蟲藥也很難根治,罹患機率每個國家的人都一樣。
尤其;鮭魚的含蟲量最高、最可怕!
請傳給朋友,讓他們有所警惕!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