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台灣觀點美食評鑑-500盤2023:晶華軒11盤、INITA單一菜最多盤 全台313間餐廳奪盤創新高

亞運體操/鞍馬連霸成功!李智凱奪金翻出空前紀錄

菸友過海關遭扣加熱菸 想拿回得先花200萬申請審查?

菸害防制法修法上路,加熱菸須通過健康風險評估後,才可上市販售。示意圖/Ingimage
菸害防制法修法上路,加熱菸須通過健康風險評估後,才可上市販售。示意圖/Ingimage

新「菸害防制法」規定,加熱菸業者須事先經過「指定菸品健康風險評估審查」,才可上市販售,昨國健署公告審查費為200萬元。今有菸友抗議,4年前在機場被扣2條加熱菸,若想拿回,竟要花200萬元評估,更稱菸民交了一堆菸捐,應該要有菸權,新法應該盡快讓加熱菸合法販售。不過根據菸害防制法第7條規定,只有「業者」可以輸入、販售加熱菸,以及事前向主管機關申請審查,一般民眾本就無權申請。

有吸菸習慣的李姓美髮師說,過去有菸味會讓客人不舒服,自從在日本接觸加熱菸後,因為不像紙菸那麼臭,決定改用加熱菸。但2019年從日本帶回2條加熱菸,因當時不合法,所以在海關被查扣。

資深媒體人彭華幹說,國健署一直未核定加熱菸健康風險評估審查,海關查獲旅客攜帶加熱菸,就會被依法裁處,也無法領回被查扣之物。

國健署長吳昭軍表示,衛福部日前已公告指定菸品健康風險評估辦法,及加熱菸為指定菸品,並已訂定申請書、所需檢附之文件、資料、物件及審查收費標準,供送審業者參據。根據母法規定,業者輸入、製造加熱菸前,須提出相關申請,目前已有4家業者提出申請,也因為程序嚴謹,專家需就業者提送文件資料逐一審查,強調「國健署無預設立場」,尊重專家審查結果,也無預設時程,如有審查結果會對外公告。

吳昭軍表示,由於目前尚未有任何加熱菸通過審查,旅客亦不可從國外攜帶違法產品入境,因此各海關對進口郵包、快遞貨物及旅客託運行李已嚴格執行檢查,並對入境旅客隨身行李加強攔查。若未來加熱菸通過審查、合法上市,且未違反財政部規定下,民眾可於合法範圍內攜帶加熱菸返國。

另菸友質疑,國健署擬定健康風險評估審查,至今沒有明訂審查標準,審查費用卻高達200萬元,相當不合理。吳昭軍回應,對於菸商或欲從事香菸買賣的製造、輸入業者,加熱菸健康風險評估審查程序相當專業,不比藥品來得容易,藥品審查費約150萬元,國健署經過成本計算後,才訂定菸品審查費200萬這價格。「藥品是救人,菸品有風險,會讓民眾生病,有健康疑慮,我們還是不建議民眾抽菸」。

不具名加熱菸業者認為,主管機關沒有公佈審查費用訂定參考指標,相關審查程序、委員會組成等細節也未公布,在資訊不完整的情況下,業者很難評斷200萬元規費是否合理,對這個狀況感到遺憾;且許多審查細節,例如准駁標準、申請流程、執行細節、規費繳納等,都有需多模糊不清、需要討論之處,但主管機關不願意與業者直接溝通討論,目前業者只能參考美國、歐盟等其他加熱菸合法的市場所遞交之相關資料,將資料準備好,全力配合國健署,期望主管機關可以儘速審查,保障消費者的權益。

※ 提醒您:抽菸,有礙健康

國健署

延伸閱讀

旅客被查扣加熱菸銷毀 控國健署健康風險評估沒配套「行政怠惰」

僅北市規定校園周邊50公尺禁賣加熱菸 專家籲嚴管

傳加熱菸商「遮招牌」等7月合法上市?國健署這樣說

乳癌篩檢年齡下修?國健署:成本效益恐落差 不建議提前公費篩檢

相關新聞

嘉義規模5.5地震 不排除14天內還有規模4以上餘震

嘉義新港今天下午5時30分發生芮氏規模5.5地震,地震測報中心表示,研判起因是在歐亞大陸板塊和菲律賓海板塊擠壓下,力量於...

政院只為夜班護理師加薪 恐加速護理人力流失

醫院臨床護理荒,民眾未來看病住院也心慌。行政院擬發放400元至1000元「夜班津貼」,護理師護士公會全國聯合會表示,感謝...

中秋賞月 氣象署:大台北、東半部要在雲縫中找找

明天起三天中秋節連假,中央氣象署技正羅雅尹上午指出,明天中秋節要賞月,大台北及東半側雲量稍多,要在雲縫中找找看,有機會看...

中秋連假國道車潮今提前湧現 國5明天清晨恐接力繼續塞

明天中秋節三天連假及國慶日連假(10月7日至10月10日)將至,高速公路局預估, 中秋交通量最高為123百萬車公里,國慶...

呼吸道感染 台大兒科病房全滿

今年秋冬病毒、細菌活躍,醫療院所湧現兒科病童,台大兒童醫院小兒科主治醫師黃立民表示,兒童感染症病例大爆發,台大兒科病房一...

與室友小旅行…他擬「旅遊不吵架協議書」 第七點獲網友共鳴:挺浪漫的

難得出門旅遊,若想要玩得開心,留下美好的回憶,出發前跟旅伴約法三章是有必要的。日前有一位生態講師在他的臉書粉絲專頁上發文,表示要跟室友去小旅行,出發前他擬了一張「旅遊不吵架協議書」要求室友共同宣誓遵守,引發網友熱議。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商品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