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美股債現況極像1987翻版 Fed鷹轉鴿不遠了?

爆郭璽要翻譯「掛名董事長」接潛艦案 徐巧芯公布第三段音檔:再講下去血流成河

首度評價這個族群!高盛喊買五大廠 股價將再風起雲湧

長新冠「腦霧」易怒、判斷力降 精神科醫師:2成患者持續受干擾

精神科醫師楊聰財提醒,染疫新冠後許多人留下「腦霧」後遺症,可能造成注意力不集中、思考力下降、疲勞、判斷力不佳、記憶力不佳、衝動控制能力不佳等症狀,且持續3至6個月。記者許政榆/攝影
精神科醫師楊聰財提醒,染疫新冠後許多人留下「腦霧」後遺症,可能造成注意力不集中、思考力下降、疲勞、判斷力不佳、記憶力不佳、衝動控制能力不佳等症狀,且持續3至6個月。記者許政榆/攝影

台灣感染新冠肺炎患者超過1000萬人,許多人留下「腦霧」新冠後遺症,即使新冠症狀康復後,有三分之一的患者仍會持續感到腦霧,例如短期及長期注意力不集中、思考能力下降、疲勞、判斷力不佳、記憶力不佳、衝動控制能力不佳等。精神科醫師楊聰財表示,全台腦霧後遺症人數應超過300萬人,且症狀可能持續3至6個月,對生活、工作、家庭產生負面影響。

40多歲的公務員王先生,去年感染新冠肺炎後,經過治療身體逐漸康復,但最近卻明顯出現思考障礙、注意力無法集中,甚至偶爾「斷片」遺漏重要工作,與同事溝通雞同鴨講,且判斷力不佳,沒有做審慎評估就做決定,且時常易怒,除了與職場同事起衝突,也時常和太太吵架,最後被主管約談及告誡,差點工作不保。

楊聰財表示,腦霧是一種常見的長新冠後遺症,與常見的精神疾病,如失智、注意力缺陷、過動症等,皆屬於神經系統認知障礙。腦霧若短期沒有改善,除了生活品質大幅下降,還可能演變成焦慮症。他提醒,無論是否感染過新冠病毒,都應留意自己否有注意力不集中症狀,因為腦霧也可能是失智前兆。

王先生因症狀嚴重,求診精神科醫師協助,經由3至6個月合併生理及心理調整,以及調整生活作息,症狀大幅改善。楊聰財指出,透過專注力測驗CPT,發現王先生有專注力障礙,衝動值、警覺值準確度也異常,進一步接受藥物治療,而心理治療部分,也透過注意力訓練,自我學習放鬆方法、正面思考;環境治療也邀請王先生的太太協助,包括正面溝通、三明治表達法,從「肯定、提醒、鼓勵」,逐步找回自信。

楊聰財表示,專注力測驗CPT是一種電腦軟體技術測試,用於評估患者的注意力、反應時間、反應正確率等指標,並且可以檢測出腦霧的存在,該測試已經被廣泛應用於診斷和監測腦部疾病,包括精神疾病、認知障礙及腦損傷等,CPT可以在診所或醫院等地方進行,測試時間通常在15分鐘到30分鐘之間。該項檢測成人施作需自費數千元,兒童、青少年疑似注意力缺損過動症則有健保給付。

根據研究顯示,若有新冠後遺症的患者,有50%的人可以完全復原,25%可能會時好時壞,20至25%會有持續症狀、干擾生活,嚴重恐惡化成失智症。

楊聰財也提醒,現代社會步調快,許多個案也會出現廣泛性焦慮症,容易煩躁,焦慮、呈現注意力不集中、肌肉緊繃、易怒、疲倦、睡眠障礙等,症狀持續超過半年以上,也是現代文明病,即使疫情解封,但民眾可能需要半年至一年時間,集體焦慮才能逐步放鬆、淡然接受,提醒民眾若有相關症狀,應尋找精神醫療專業,及時就醫並接受相關檢查,以便早期發現、早期治療。

腦霧 患者 新冠肺炎

延伸閱讀

高齡者超過2成失智失能 連江縣「牛津學堂」助照顧者獲喘息

性騷事件頻傳 精神醫:難用性格區分出加害人

如何妥善「承接」性騷被害親友?醫:傾聽比建議重要

人倫悲劇!深夜驚傳女兒手悶死臥床父再服藥 一死一命危

相關新聞

嘉義規模5.5地震 不排除14天內還有規模4以上餘震

嘉義新港今天下午5時30分發生芮氏規模5.5地震,地震測報中心表示,研判起因是在歐亞大陸板塊和菲律賓海板塊擠壓下,力量於...

中颱小犬來襲 估明晨台東觸陸

中颱小犬進逼,中央氣象署昨深夜發布海警,預計今天下午至傍晚發布陸警,預估暴風圈將在周三清晨觸陸、周四清晨至上午,颱風中心...

中颱小犬海警今晚11時30分發布 東半部嚴防大豪雨

中颱小犬進逼,中央氣象署今晚11時30分將發布海警,預計明天下午發布陸警,周三至周四影響台灣最明顯,全台掀風雨,預估周三...

粉專預告小犬颱風將開眼 日本氣象廳「北修」路徑恐從這縣市登陸

小犬颱風來勢洶洶,氣象粉專「觀氣象看天氣」表示,路徑北修,正努力開颱風眼。日本氣象廳最新一報,已北修於周四傍晚前後從台東...

國旅低迷 中秋訂房率不到5成

新冠疫情後出國潮湧現,國旅觀光大受影響。據交通部觀光署統計,今年各連續假期國旅訂房率普遍不超過六成,中秋、國慶連假更創新...

政院只為夜班護理師加薪 恐加速護理人力流失

醫院臨床護理荒,民眾未來看病住院也心慌。行政院擬發放400元至1000元「夜班津貼」,護理師護士公會全國聯合會表示,感謝...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