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林花生傳災!資深農民也難逃失收 專家:問題出在這

雲林縣最近多個落花生產區,傳出一期作結莢數偏低,甚至有腐爛發芽等情形,現正進入採收期卻失收,農民憂心血本無歸向公部門陳情,縣長張麗善今天現勘後,指示縣府農業處函請農委會,建議啟動天然災害現金救助。
雲林縣落花生栽種面積約4200多公頃,土庫是重鎮,其次虎尾、元長、褒忠、四湖、東勢、北港等鄉鎮。張麗善今與農業處長魏勝德,偕同土庫鎮長陳特凱、農糧署及農改場人員現勘。
張姓農民種近1公頃的落花生數十年,憑自身經驗管理,但首度遇到花生莢腐爛的災情,約失收三分之一,問過農藥行也說沒有病蟲害;黃姓農民也種近1公頃,受損面積約3、4分地。2人都認為跟氣溫有關。
土庫鎮落花生面積約596公頃,陳特凱表示,近日陸續接獲農民通報,他現勘後發現,多數都是在3月成長期間遇到低溫,產量與品質受影響,初估本期損失面積約100公頃,失收約3成左右。
台南農業改良場研究員陳國憲根據雲林縣花生成長期的氣象資料分析,部分本期花生約在1月時種下,開花期約3月初至中旬,因花生合適授粉溫度為23至28度,不過當時平均氣溫約20度以下,影響授粉情形,也造成結莢率首當其衝。
陳國憲指出,近年氣候變遷、平均溫度上升,季節也有在移動,呼籲農友種植前先了解天氣預報,務必考慮生長期時的氣溫,適時調整時程,不要搶種,否則風險可能提高。
張麗善說,農業處今函請農委會啟動天災救助,每公頃補助3萬元,希望幫助農民止損、早日復耕;農民如發現田區損失程度超過20%,可先拍照並通報當地公所,會勘並確認災情後,將協助提報中央救助。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