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新聞
test
0:00 /
0:00
健康你我他/親友頻「中鏢」 小心防範為上策

去年八月下旬,遷居竹北的孫子、兒媳先後染疫。我與妻子因此備好消毒用品、中西藥物,並沙盤推演、模擬應變。
當時疫情正熾,戴口罩、勤洗手是基本功。從外面回家,全身都用消毒噴霧槍先噴一輪;搭電梯時,用隨身瓶消毒液噴手掌;親友聚餐、踏青,則先在群組內附上快篩一條線證明。戰戰兢兢,安然度過包括春節的幾個月。
一月底,妻抱怨身體不舒服,一量體溫,竟發燒了,快篩結果產生二條線。我火速讓妻在有獨立衛浴的主臥室隔離,自己搬住兒子房間;西藥、熱水壺送入房間,中藥在燉煮後送至門口;三餐叫外賣或買便當,盡量用免洗餐具;主臥室的垃圾,則戴著薄塑膠手套取走。
小心翼翼經過九天,妻受夠發燒、喉嚨痛、咳嗽、打噴嚏、流鼻水等折磨,才能出關重獲自由。隨後,我們戴著手套把被單、床罩、吊掛在房內的衣物裝在大塑膠袋內,帶去自助洗衣店洗滌、烘乾,用漂白水拖地板、擦櫥櫃。
目前疫情解封,口罩解禁,但親友「中鏢」的消息頻頻傳來。專家說這波疫情會到六月底,我們還是能不出門就不出門,非得出門也還是戴口罩、多消毒。
疫魔無孔不入、令人畏懼。我與女兒雖是「天選之人」,但不敢大意。已感染過的人因病毒株不同,不見得就能免疫,大家還是要小心並做好應變。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共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