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主題館/血便如何分辨 是痔瘡或大腸癌 ?

痔瘡最常以「血便」症狀被察覺,但不是所有血便都是痔瘡,也可能是大腸癌引起。圖/123RF
痔瘡最常以「血便」症狀被察覺,但不是所有血便都是痔瘡,也可能是大腸癌引起。圖/123RF

●血便未必是痔瘡,也可能大腸癌

●痔瘡的血便多為鮮紅色,不會威脅性命

●大腸癌年輕化,建議及早做大腸鏡篩檢

俗話說「十人九痔」,生活習慣改變,久坐、久站、飲食西化等因素,幾乎人人都有輕重不一的痔瘡問題。痔瘡最常以「血便」症狀被察覺,但並不是所有的血便,背後代表的都是痔瘡,也可能是大腸癌引起。

大腸直腸出血 糞便暗紅色

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大腸直腸外科專任主治醫師陳嘉哲表示,排便出血,第一時間先觀察血液顏色,是鮮紅色還是暗紅色?如果是鮮紅色,可能有二種情形引起,一種是便便太硬導致肛裂、衛生紙擦拭太過用力;另一種是痔瘡血管破裂。鮮紅色的血便大多不會威脅到性命,但也可能是左側大腸出血所致,位置靠近肛門口,糞便也會呈現鮮紅色的血便,左側大腸出血則可能是大腸癌的症狀之一,建議觀察一周後,排便時仍鮮血直流,應盡速就醫。

4招避免大腸癌、痔瘡上身 資料來源/陳嘉哲
4招避免大腸癌、痔瘡上身 資料來源/陳嘉哲

若血便的血液顏色屬於「暗紅色」,顯示在糞便產生時,糞便就已與血液接觸,很可能是上消化道出血、大腸直腸出血。陳嘉哲指出,如果是上消化道出血的糞便顏色,通常會幾近「黑色」,但出血量超過60㏄以上,且血液未經過消化液作用就排出,出血量愈大顏色就會愈鮮紅。如果出血位置是在小腸或右側大腸,糞便多呈現「暗紅色」。

痔瘡、大腸癌 哪些症狀?

●痔瘡常見症狀:血便、肛門有腫大的異物感、肛門口有搔癢或灼熱感、直腸肛門會觸痛或持續疼痛、有塊狀物從肛門脫出、貧血等。

●大腸癌常見症狀:血便、排便習慣改變、血便有黏液、體重減輕、排便不乾淨、時常腹痛、貧血等。

大腸癌血便 通常已是晚期

陳嘉哲表示,當大腸癌出現症狀時,特別是「血便」,通常都已經是晚期。大腸癌的形成需要一定的時間,大腸癌的發生與細胞基因改變有關,當生活習慣改變,嗜吃紅肉等,都會刺激腸道,腸道細胞病變初期會形成管狀腺瘤,管狀腺瘤形成後約三到五年就會變成癌症。

形成大腸癌腫瘤後,可能會有各種因素開始出血,初期都屬微量出血,等到出血量變大時,有明顯的血便,或腫瘤大到讓患者有感覺,通常癌細胞都已轉移,其餘症狀包含體重減輕或排便不乾淨等,都難讓患者主動察覺,因此早期篩檢格外重要。

逾50歲 免費糞便潛血檢查

大腸癌好發於50歲以上的民眾,國健署補助50歲到74歲民眾,每兩年可免費做一次糞便潛血檢查。陳嘉哲表示,糞便潛血檢查準確度高達九成以上,現行的糞便潛血檢查是採取抗體方式偵測紅血球,不會因為吃了豬血、鴨血等食物造成誤判。

不過,糞便潛血檢查的結果,無法判別是痔瘡造成的出血,還是腫瘤造成的。揪出早期大腸癌最佳的方式仍是照大腸鏡,可以透過大腸鏡監測腸道內是否有息肉,透過切片等方式確認息肉是惡性還是良性,在腺瘤發展的過程中,就先早期發現,並介入治療。

陳嘉哲建議,如果家族沒有大腸癌家族史,30歲後,可以自費檢查一次大腸鏡,沒有息肉的話,可以五年後再檢查,如果有息肉則建議每二年再檢查一次。

近年大腸癌的患者有年輕化的趨勢,與飲食及生活習慣改變有相當大的關係,陳嘉哲建議,大腸鏡檢查的年紀應下修,50歲以上民眾一定要檢查至少一次,後續則建議每兩年檢查一次。

大腸癌 痔瘡 息肉 大腸鏡檢查

延伸閱讀

發現「血便」該懷疑是痔瘡還是大腸癌?醫師教從症狀分別兩者差異,解析何時該做大腸癌篩檢

驚!大腸癌篩檢每20人就有1人罹癌 衛福部展開「追陽計畫」

大腸癌「沉默殺手」要人命?網推四個好習慣有效預防!

正妹長期天天打嗝以為「水土不服」 最終檢查發現罹患大腸癌

相關新聞

嘉義規模5.5地震 不排除14天內還有規模4以上餘震

嘉義新港今天下午5時30分發生芮氏規模5.5地震,地震測報中心表示,研判起因是在歐亞大陸板塊和菲律賓海板塊擠壓下,力量於...

中颱小犬來襲 估明晨台東觸陸

中颱小犬進逼,中央氣象署昨深夜發布海警,預計今天下午至傍晚發布陸警,預估暴風圈將在周三清晨觸陸、周四清晨至上午,颱風中心...

中颱小犬海警今晚11時30分發布 東半部嚴防大豪雨

中颱小犬進逼,中央氣象署今晚11時30分將發布海警,預計明天下午發布陸警,周三至周四影響台灣最明顯,全台掀風雨,預估周三...

粉專預告小犬颱風將開眼 日本氣象廳「北修」路徑恐從這縣市登陸

小犬颱風來勢洶洶,氣象粉專「觀氣象看天氣」表示,路徑北修,正努力開颱風眼。日本氣象廳最新一報,已北修於周四傍晚前後從台東...

國旅低迷 中秋訂房率不到5成

新冠疫情後出國潮湧現,國旅觀光大受影響。據交通部觀光署統計,今年各連續假期國旅訂房率普遍不超過六成,中秋、國慶連假更創新...

政院只為夜班護理師加薪 恐加速護理人力流失

醫院臨床護理荒,民眾未來看病住院也心慌。行政院擬發放400元至1000元「夜班津貼」,護理師護士公會全國聯合會表示,感謝...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