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醫院若自成一國 碳排放量竟排名「全球第五多」

醫院碳排放率驚人?台北市醫師公會今舉辦「台灣氣候變遷永續發展論壇」,對民進黨總統參選人、副總統賴清德提出政策建言「因應全球氣候變遷,台灣不能再等了」。台北市醫師公會理事長邱泰源表示,如果現在什麼都不做,就不會有任何改變的結果,醫療院所也要串連,改善醫療院所的碳排放率。
根據財團法人綠色生產力基金會公布 「2022非生產性質行業能源查核年報」,2021年列管非生產性質行業能源大用戶,醫院位居前七大能量消費用戶第一位,占16.76%。
台灣醫界雜誌於五月刊登「醫療體系淨零排放的趨勢與策略」提及,根據「健康無害組織」(HCWH)於2019年發布調查報告,全球醫療部門每年碳排放量高達20億噸二氧化碳,約占全球淨排放量的4.4%,相當於514座燃煤發電廠一年的總排放量。如果把全球的醫療體系當作是一個國家,列入計算,它將是全球第五大碳排放國。
台北市健康城市促進協會理事長洪德仁表示,醫院內為了要維持運作,光是空調設備就占掉一半以上的醫院電力支出,其餘包含照明、冷凍冷藏、汙水設備、排風設備等,都是電力支出的主要來源。
中研院前院長李遠哲今也出席論壇,李遠哲表示,醫院運作有其必要性,淨零減碳的工作如果全由醫院吃下來,幾乎是不太可能做到的,但可以漸漸的改善與轉型,讓綠能的介入愈來愈多。
洪德仁表示,大型醫院減碳的能力比小型診所來得強,如改裝設太陽能,大醫院相對於診所足夠的經費,改善院內裝置,但診所難度就相當高,而台灣的診所數量多,也讓醫療院所減碳的難度增加。不過,可以先從行政流程改善,一步步減少碳足跡,如分級醫療能降低等候的時間,不用讓患者跑來跑去,就是其中一項作為。
洪德仁也表示,減碳也要從「人性」的角度出發,他提診所淨零排放10項指標,包含領導、化學品、廢棄物、能源、水資源、運送、食物、藥品、建築、採購著手。
他解釋,領導是指由政府公開承諾要重視環境與健康議題,帶頭做起淨零運動;化學品合理減量,用安全替代品取代有害化學品、紙藥袋取代塑膠藥袋;醫院廢棄物減量與安全處理;提高醫院能源的使用效率,如由北市府補助設置智慧診所、智慧藥局等;降低院內的水消耗,建置循環利用系統;病患交通運送採公共接駁減少使用私人運具等;運用在地食材減少食物採買里程;藥品妥善管理減少重複用藥;醫院推動綠建築,診所節電隔熱等;優先採購低碳環保產品。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