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電機組緊急可用?環團提6大重點 籲審慎評估能源政策

民進黨總統參選人賴清德提出讓停機核電機組保有未來緊急使用的可能性,環團提出6大重點批評戰爭時期反應爐與用過的燃料棒冷卻池的脆弱可能出乎所有人意外,呼籲任何執政者或有意競選總統的參選人,不該輕易決定將核能作為能源選項。
賴清德面對學生「若兩岸緊張,天然氣無法進口,如何因應能源問題」的提問,拋出已停機核能機組緊急使用的可能性,環團綠盟表示,戰爭時緊急備用也有極高風險,在戰爭時期最不安全的就是核電廠,一旦失去外部電網聯繫,隨時要面臨輻射外洩、核災的威脅。
綠盟表示,透過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帶來數起前所未有的事件,包含大規模戰爭期間運作商業核電廠、商業反應爐的所在地遭受砲擊、敵軍占領核子設施可知,反應爐在物理威脅下運作,世上從未有核電廠設計於這類調價下運轉。
綠盟指出,世界核能產業報告於2022年5月起草「核電與戰爭」專章,收錄整理俄烏戰爭的時間軸,其中許多假設於幾個月後在戰事中真實發生,節錄報告重點包含,核電的占比愈高,要基於毓瑾原則在戰時關閉所有反應爐就愈困難。
核電廠依賴持續運轉的冷卻系統,藉此移除反應爐爐心與用過燃料棒水池中的衰變熱,即便關閉反應爐時仍舊如此;核電廠在遭遇事故時會大量洩漏輻射,戰爭時期帶來的破壞可能導致類似後果;無論是否有軍事理由,占領、奪回或以焦土政策摧毀核電廠址,戰爭時期都可能存在種種意想不到但足以影響核安的情況。
另外,冷卻鍊中大型幫浦的運作時刻都需要電力,電網中斷時,緊急發電機可短期提供維持冷卻系統運作所需的最低限度電力,但並非設計用以長期連續運轉;運作中的核子反應爐爐心冷卻中斷後,會在不到1小時或幾小時內造成爐心熔毀事故,關閉的反應爐也會發生熔毀,延遲時間取決於各種參數。
若圍阻體遭受破壞,如戰時遭受軍事攻擊,爐心熔毀會洩漏決大部分輻射儲量到環境中。綠盟表示,核電廠是一複雜工業設施,其安全運作取決於穩定的技術、人員、監管、政治與經濟環境,過去核安研究視這類穩定條件為理所當然,但不論風顯是由事故或戰爭衝擊所引發,系統失靈導致的後果仍殊途同歸。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