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哈利波特」鄧不利多離世享壽82歲…家人悲痛證實 死因曝光

亞運圍棋/AI時代棋士 21歲許皓鋐希望自己像「棋靈王」一樣

兩廳院公布2022售票數據 票價漲百元、四成喜歡單身看戲

2022年最紅的戲劇類型當屬音樂劇,演出場次共244場,綠光劇團的音樂劇「再會吧 北投」拿下戲劇節目票房第一名的佳績。記者陳宛茜/攝影
2022年最紅的戲劇類型當屬音樂劇,演出場次共244場,綠光劇團的音樂劇「再會吧 北投」拿下戲劇節目票房第一名的佳績。記者陳宛茜/攝影

疫情趨緩,不僅口罩禁令解封,消費風氣也逐步回溫。OPENTIX兩廳院文化生活今天發布「2022售票數據及消費行為報告」,發現2022年當年度演出節目票房銷售總額達11.4億,近乎2021年6.4億的兩倍。而售票活動場次高達8078場,售出票數達157萬張,皆顯示了市場逐步復甦,整體消費已接近疫情前水準。而30歲以下年輕客群增加,中小型演出數量及票價攀升,音樂劇、漫才/脫口秀、動畫/電影音樂會等類型銷售亮眼,也都呈現了疫後表演藝術市場正逐漸變化。

疫情之後,票價也呼應現實層面上漲。大型戲劇節目平均票價來到1190元、中型節目平均票價752元、小型節目平均票價586元,皆比2019年上漲約百元左右。音樂節目漲幅則較小,大型演出平均票價雖較2019年增加百元,但中小型節目的漲幅則維持在30-50元之間,影響較小。

本次報告委由台灣經濟研究院協助,統計分析2019至2022年藝文票券銷售數據,統計範圍僅限OPENTIX及兩廳院售票網站「節目銷售」與「會員訂單」資料,統計標的包括2019至2022年售票走勢變化、年度銷售表現、大中小型演出銷售情形、會員消費行為、紅利點數使用概況,及回顧2022年熱門演出節目。

報告指出,2022年演出場次數達8,078場,其中非表演藝術節目占1965場,表藝節目場次數為6113場,對比疫情前2019年的6677場,距離恢復2019的常態仍需時間,尚差一哩路。

根據OPENTIX統計,2022年最紅的戲劇類型當屬音樂劇,演出場次共244場,演出場域則有朝向中、小型場館發展趨勢。漫才、脫口秀節目表現亦相當亮眼,演出場次不僅從2019年的79場成長到2022年的155場,售出票數由1.4萬成長至10.1萬,等同消費人次擴大十倍之多。

至於音樂節目,除了國外音樂家獨奏會、管絃樂團演奏古典音樂曲目外,部分樂團嘗試推出演奏電影、動畫配樂的音樂會也備受好評,如狂美交響管樂團《宮崎駿動畫配樂》、《璀璨經典百老匯》,便穩坐2022年音樂節目票房第一名及第三名。

細數2022年的消費樣貌,女性消費依然維持最大宗,占總數近七成。30歲以下的消費者則有明顯提升占比33%,相較2019年增加了8%。而不同年齡層的消費口味也大不相同,音樂劇的消費者以21-30歲最多,26-40歲的消費者則占表演藝術節目近五成,至於音樂類節目,以41歲以上的會員占比最高。

除此之外,高達39%的單筆訂單只買一張票券,而購買兩張票券的訂單也占了41%,顯示看戲不再如同過往是「呼朋引伴」的選項。

票價 音樂劇 兩廳院售票 脫口秀 音樂會 電影

延伸閱讀

東尼獎音樂劇《Titanic鐵達尼號》限定亞洲巡迴

音樂劇「艾迪亞曾經在此」重現戒嚴時期的地下文化中心

文化部鼓勵表演藝術製作台語兒少節目 最高可全額補助

野狗辱軍風波後 中國3家公司暫停脫口秀演出

相關新聞

嘉義規模5.5地震 不排除14天內還有規模4以上餘震

嘉義新港今天下午5時30分發生芮氏規模5.5地震,地震測報中心表示,研判起因是在歐亞大陸板塊和菲律賓海板塊擠壓下,力量於...

政院只為夜班護理師加薪 恐加速護理人力流失

醫院臨床護理荒,民眾未來看病住院也心慌。行政院擬發放400元至1000元「夜班津貼」,護理師護士公會全國聯合會表示,感謝...

中秋賞月 氣象署:大台北、東半部要在雲縫中找找

明天起三天中秋節連假,中央氣象署技正羅雅尹上午指出,明天中秋節要賞月,大台北及東半側雲量稍多,要在雲縫中找找看,有機會看...

中秋連假國道車潮今提前湧現 國5明天清晨恐接力繼續塞

明天中秋節三天連假及國慶日連假(10月7日至10月10日)將至,高速公路局預估, 中秋交通量最高為123百萬車公里,國慶...

呼吸道感染 台大兒科病房全滿

今年秋冬病毒、細菌活躍,醫療院所湧現兒科病童,台大兒童醫院小兒科主治醫師黃立民表示,兒童感染症病例大爆發,台大兒科病房一...

與室友小旅行…他擬「旅遊不吵架協議書」 第七點獲網友共鳴:挺浪漫的

難得出門旅遊,若想要玩得開心,留下美好的回憶,出發前跟旅伴約法三章是有必要的。日前有一位生態講師在他的臉書粉絲專頁上發文,表示要跟室友去小旅行,出發前他擬了一張「旅遊不吵架協議書」要求室友共同宣誓遵守,引發網友熱議。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商品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