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新聞
test
0:00 /
0:00
糖尿病下肢動脈篩檢不可少 醫籲留心5症狀

糖尿病為國人十大死因之一,再加上糖尿病容易引起動脈硬化,台大醫院醫師黃瑞仁呼籲下肢動脈是否暢通應列為每年檢查項目,否則若沒有及時發現打通病人可怕得面臨截肢。
台灣周邊血管學會21日成立,前台大雲林分院長、台大醫學院內科教授黃瑞仁到場參與,他並表示,相較於心臟疾病,周邊血管疾病處置要花費心力不少且相當複雜;過去15年來我國對周邊血管疾病慢慢開始重視,也越來越多醫師投入。他也相當認同協會成立,希望可以減少病人因為急性下肢缺血而造成截肢的狀況。
黃瑞仁說,亞洲人糖尿病的比例比西方多,亞洲人對糖分代謝能力較差,而糖尿病人容易出現小血管、大血管病變,如周邊動脈硬化,因此鼓勵糖尿病病人每年都要做下肢動脈跟上肢動脈的收縮壓的檢查(ABI)。
黃瑞仁說,ABI是以下肢收縮壓作為分子、上肢的收縮壓作當分母,若正常狀況下數值應為「1」,若是小於「0.9」就是出狀況,可以用都卜勒超音波去檢查ABI數值。
黃瑞仁說,糖尿病每年檢查項目包含小便有沒有蛋白尿、眼底視網膜有沒有糖尿病的病變等,但是下肢血管動脈是否暢通應該也要每年定期檢查,否則一但發作起來急性下肢缺血沒有及時打通,病人恐得面對截肢,是很嚴重的議題。
若是發生急性下肢缺血,病人常見臨床症狀有「5P」,黃瑞仁說,分別是痛(pain)、摸不到脈搏(pulseless)、腳麻(paralysis)、 腳蒼白(pale)、癱瘓 (paralysis)。民眾若是透過ABI檢查可以及早發現訊息,他說,做一次篩檢約800-1000元,可以針對容易引起動脈硬化的糖尿病族群篩檢,有效打擊。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共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