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產8萬公噸平板塑膠容器回收率低 環團籲環保署應重視

用來盛裝生鮮食品托盤、包裝盒,被稱為「平板塑膠容器」,因為分類不容易,回收成本高,回收商也不會主動回收,長年來回收率偏低;環團看守台灣協會呼籲環保署應盡速擬定對策,至少可先修改稽核認證手冊,讓業者有較多誘因回收。
環保署表示,平板容器回收參雜了非則任務的塑膠,包括泡殼與襯墊,因此比較難分類回收,導致回收率低,環保署已經預告草案,把泡殼與襯墊類的平板包材公告應回收,以提高回收處理業者收受意願與處理效益,會盡快公告,至於修改認證稽核手冊,會評估。
看守台灣協會秘書長謝和霖表示,根據環保署統計,平板包材的產生量每年共約6萬噸,其中平板容器一年約2.5萬噸、泡殼與襯墊每年約有3.5萬噸,兩者相加有6萬公噸,但環團覺得這比例有點怪,等加起來6萬;因此環團根據回收率16.19%推估,平板包材一年有8萬公噸,但被燒掉的量,介於5到7萬噸之間。
他表示,環團曾在台東東海國宅、台北清潔隊景美分隊試辦,從源頭開始細分類經過訪查,有回收業者說,不用細分,因為分過來也會與其他料混和在一起,主要是因為空間不足,工作區僅有一個投入口,因此分類好的回收物又會與其他料混在一起;另外也有中部的大盤回收商說,廠區在鄉下空間較大,有儲存區,因此願意回收,但大多沒有針對細分料劃儲存區。
謝和霖表示,泡殼、襯墊與平板塑膠容器都被環保署歸類為「平板包材」,但用來包裝滑鼠、延長線、鍵盤等商品的「泡殼」,還有用於墊襯糕點、餅乾等易碎食品、再一起內置於商品包裝袋中的「襯墊」,還未被「公告應回收」,生產者還不用向環保署繳交「回收清除處理費」環保署也不提供其回收商與處理商「回收清除處理補貼」。
因此建議,可透過修正稽核認證手冊,對於平板塑膠容器瓶磚中的泡殼與襯墊,若其材質相同,則其所占比率應與其他雜質分開計算,增加回收誘因;也可與地方政府合作,設置營運「低行情回收物收購中心」,收購民眾已細分類好的平板包材及其他該回收卻未被回收的低行情回收物。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