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新聞
test
0:00 /
0:00
清明掃墓不犯禁忌 專家更曝1招開運保家族興旺

今天是清明連假第2天,也因天氣轉晴,掃墓、出遊等民眾變多,民俗專家廖大乙提醒,掃墓除了建議遵守禁忌,也能準備12或24顆鴨蛋祭祀除煞祛厄,保家族興旺平安;若無法在清明節前掃墓,可虔敬告知祖先,在端午節前完成也可以。
廖大乙指出,最早的祭祖日是農曆3月3日「上巳節」,依24節氣推算「清明」,農曆也多落在2月下旬或3月上旬,國曆則落在4月4日至6日之間,無固定日期,這時節春暖花開,先人才會擇定這期間祭祖掃墓盡孝,慎終追遠、飲水思源。
多數人都知道,掃墓有些禁忌該注意,不在墳前數落往生者、懷孕的人不宜參加掃墓、不穿色彩鮮豔的衣服、忌諱買或穿新鞋、不要陪別人去掃墓祭祖;墓丘上斬草不除根,避用鋤頭,使用鐮刀除草為宜,且最佳掃墓時間是中午前陽氣足。
而慎選祭拜用的鮮花素果,帶刺的玫瑰、薔薇等不宜祭拜,習俗中「刺」代表喪事,用來祭拜不吉利;水果則避免芭樂、番茄、釋迦、鳳梨及成串的葡萄、香蕉,以免招穢氣還整串帶回家,掃完離去不回頭,較不會吸引其他好兄弟跟回家。
廖大乙表示,有關掃墓民俗禁忌仍建議「寧可信其有」,民眾也能在掃墓時準備12或24顆鴨蛋祭祀,代表12個月、24節氣,拜完分給家族親人吃,象徵「壓煞」和「脫殼」,壓制並脫去過往煞氣或穢氣,開運也保家族興旺平安。
此外,難得的清明節連假,部分民眾可能安排出遊或有其他事要忙,又沒能提前去掃墓,擔心恐惹祖先不悅,廖大乙則說,掃墓不一定非得在清明節前完成,若無法按時去掃墓,只要虔敬告知祖先相關無法去的原因,並在端午節前完成即可。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共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