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彰縣28年蓋不成一間火葬場 再提案遭居民擠爆抗議...公所又撤回

女星六月47歲考上台師大EMBA 高中學歷拚碩士「手腳都抖」

瑪娃晚上8點30分發布海警 北台灣明迎雨「這兩天」最接近台灣

防狂鹿症 禁止輸入美加等6國鹿中藥材

美國多個州曾傳出「狂鹿症」,衛福部中醫藥司預告禁止六國有狂鹿症國家的鹿茸(角)、鹿鞭、鹿角膠輸入。圖為美國內華達州保育專家處理感染「狂鹿症」鹿隻屍體畫面。(美聯社資料照)
美國多個州曾傳出「狂鹿症」,衛福部中醫藥司預告禁止六國有狂鹿症國家的鹿茸(角)、鹿鞭、鹿角膠輸入。圖為美國內華達州保育專家處理感染「狂鹿症」鹿隻屍體畫面。(美聯社資料照)

新冠疫情於全球爆發前,美國傳出境內多個州出現「狂鹿症」,如美劇陰屍路中,無意識梅花鹿,突然失去平衡撞上民眾。衛福部中醫藥司預告禁止輸入美國、加拿大等六國的鹿茸(角)、鹿鞭及鹿角膠,預告十四天,最快上半年上路。國內中藥材商已經改從泰國、印尼、歐洲等國進口鹿中藥材避開疫區。

狂鹿症正式名稱為「鹿慢性消耗病」,狂鹿症與狂牛症都屬於傳染性海綿狀腦病,腦中「普利昂蛋白」(Prion)異常增加,使中樞神經系統衰退,最終使腦組織空洞化,感染狂鹿症的鹿隻,典型症狀是不斷消瘦直到死亡。

全球已知發生狂鹿症的國家有美國、加拿大、南韓、挪威、瑞典及芬蘭。

庫賈氏症專家、高雄長庚神經內科主治醫師陳順勝表示,普利昂蛋白異常增加,於鹿隻身上發生,被稱為狂鹿症,牛身上則是狂牛症,羊隻則稱為羊搔癢症,人類身上發生則稱為庫賈氏症。

陳順勝說,狂牛症傳染途徑主要透過牛肉,狂鹿症傳染風險遠高於狂牛症,染疫鹿肉、排泄物、血液、體液等都可能傳播,且染疫鹿幾乎無症狀,唯有在死前才可能被察覺罹病,曾發生過狂鹿症的國家,其鹿肉基本上都無法外銷。

台灣神經學學會理事長胡朝榮表示,普利昂蛋白病變發生於人類產生庫賈氏症,同樣難以立即察覺,患者多會突然出現失智症狀,當腦波、腦影像檢查異常才會被懷疑,染疫者常潛伏多年,從出現症狀到死亡通常不超過一年。

庫賈氏症分為散發型、醫源型、遺傳型、新型,其中散發型最多,罹病原因大多不明,與飲食有關的為新型庫賈氏症,英國曾爆出有多名案例,台灣未有新型庫賈氏症案例。

疾管署副署長羅一鈞表示,全球尚無人類感染狂鹿症病例,也沒有猿猴感染病例,靈長類僅有松鼠猴在實驗室因人為感染成功,目前認為仍存在物種屏障,鹿慢性消耗病目前列為農委會丙類傳染病,疾管署也會配合防治。

衛福部中醫藥司科長謝采蓓表示,為防範狂鹿症,二○一九年與農委會合作,將鹿茸、鹿鞭納入系統性查核產品品項。日前農委會強化對輸入鹿組織規定,輸出國須提出該國五年內無狂鹿症案例證明文件,相關產品才能進口。

中醫藥司上月廿日則預告,禁止已知發生狂鹿症的六國,輸入鹿茸(角)、鹿鞭及鹿角膠,預告十四天,若各界無異議,最快上半年公告上路。目前無文獻或證據顯示,人食用相關鹿組織或產品會被感染,但仍有管理的必要。

防範狂鹿症 製表/醫藥組
防範狂鹿症 製表/醫藥組

中醫 美國 鹿茸 中藥 加拿大 梅花鹿

延伸閱讀

狂鹿症6國疫區禁輸/鹿製藥品 鹿角進口居冠

南投國姓鹿茸採收季開跑 鹿神祭睽違3年今復辦

水煎藥效果比較快?中醫師分析水煎藥與藥粉差別及如何選擇

防缺藥中心也納入中藥材 薛瑞元:4月可完成系統建置

相關新聞

長壽5月颱瑪娃仍很強 彭啟明分析颱風假機率:沒登陸就不要想

天氣風險公司總經理彭啟明今天中午在「彭博士觀風向」Yahoo! tv直播節目表示,瑪娃颱風從生成距離台灣3500公里到現...

大王具足蟲是什麼?變成料理端上桌 牠真的適合食用嗎?

當大王具足蟲成了餐桌上的佳餚,也許有一些你值得理解的小故事。

首季全台行人103死 不減反升

為了改善交安,交通部日前才定下目標,強調今年行人死亡人數要達到歷年最低,不過昨公布今年一至三月的卅日交通事故死亡人數八一...

獨/和平護理師遭爆上班5支手機開直播 被批病人命恐被滑掉了

北市聯醫和平院區加護病房一名護理師遭爆,上班忙唱歌、開直播、賺抖內,滑手機更是常有的事,沒做完的工作成同事負擔,更因是資...

第4波新冠疫情延燒 醫曝3大族群最容易延遲就醫

第四波新冠肺炎疫情正在社區流行,除了年長者、兒童為高風險族群外,年輕人、中壯年也須提高警覺,特別是患有糖尿病等慢性疾病,...

終結民怨 明年4連假只彈性補班1天

今年有六次補班,創史上最多,引起民怨。行政院會昨天拍板調整彈性連假補班原則,同時公布二○二四年政府行政機關辦公日曆表,明...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商品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