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新聞
test
0:00 /
0:00
盡責換惡意刁難?醫師查病歷卻被要求保護患者個資 健保署回應了

近日有醫師抱怨,想了解病人有無重複用藥,且不想重複開藥給病患,又避免被健保署核刪藥價,因此到健保雲端資訊查詢系統了解病患用藥狀況,沒想到卻被健保署發文,指應保護個人資料、隱私,要求在7天內到健保資訊服務系統(VPN)線上說明。
健保署醫審及藥材組長黃育文說,這名醫師誤會了,健保署未指責他,也沒有禁止查詢雲端藥歷,或去影響病人權益,單純是管理病人個資的措施,因健保雲端資訊查詢系統包含病人所有的就醫資料,必須要審慎管理。目前此名醫師也在VPN說明,查詢資訊是為病人整合照顧處理需要,健保署也同意,沒有進行任何後續的處理。
「健保醫療資訊雲端查詢系統」是讓醫師查閱病患病歷、用藥和檢查狀況,避免醫療資源和健保費用浪費。該名醫師表示,很多病患家裡有一大堆藥沒吃,不查閱病歷哪敢亂開藥,如果被健保署核刪藥費怎麼辦?查閱病歷不開藥就被警告,那以後是否隨便開藥以免又被刁難?
醫師說,健保署官員外洩和盜賣個資案,至今仍是一個謎團,但對基層醫師卻是「保密防諜」做得很積極。但洩漏個資的不是醫師們,醫師想節省醫療資源避免浪費,也不想被健保署核刪藥費,這樣做卻被警告,是否代表「反正健保鼓勵大家多多申報,心軟只會換來惡意的刁難」?
黃育文說,此管理措施為針對醫療院所,每個月到健保雲端資訊查詢系統查詢病人用藥情形,如果總查詢達50人次以上,但沒有相關的申報費用資料,且比率超過全國各層級95百分位的院所,健保署就會善意提醒,應注意病人個資的保護。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udn討論區
共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