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屏東河堤旁多輛機車遭撞毀 2人無生命跡象、3人輕重傷

陸軍湖口營區登步摃迅雷 「封門」爆發忠誠門與二號門之亂

中職/中信兄弟10號舉行阪神日 球團說前教頭林威助來不了

6類豆製品吃太多 恐埋慢性病風險

百頁豆腐一半是油脂組成,熱量相當高。圖/本報資料照片
百頁豆腐一半是油脂組成,熱量相當高。圖/本報資料照片

豆製品很健康嗎?其實,並不見得。

常見的百頁豆腐、豆棗、炸豆皮、臭豆腐、油豆腐、素肉等6類豆製品,因受到製程及加工方法的影響,若吃過量,恐埋下未來罹患慢性病風險。

1.百頁豆腐

百頁豆腐並不能算是豆製品,因為它的製程不是由豆漿加入凝固劑而成,而是使用沙拉油、大豆蛋白、修飾澱粉及各種調味料做成的。尤其百頁豆腐一半是油脂組成,熱量相當高,吃下肚容易發胖、有高膽固醇問題。

2.炸豆皮

炸豆皮口感雖然舒爽,但實際上非常油。它的製程是將浮在豆漿上頭的那層皮拿去油炸,以延長保存期限及增加口感,但豆皮的營養素卻被破壞殆盡,反覆油炸的油甚至出現反式脂肪,吃多易增加心血管疾病風險,最好還是選擇少加工的濕豆皮為佳。

炸豆皮吃多易增加心血管疾病風險。圖/本報資料照片
炸豆皮吃多易增加心血管疾病風險。圖/本報資料照片

3.油豆腐

小小的三角油豆腐是由傳統豆腐經過油炸後而成,外觀金黃酥脆,不易碎裂,但因為油豆腐炸過的關係,其熱量是同分量的板豆腐的兩倍,加上油豆腐絕大多數會用醬油、糖、鹽等調味料,做成紅燒或悶滷,其鹽分與糖分不容小覷,過量攝取不利整體健康。

油豆腐熱量是同分量的板豆腐的兩倍。圖/本報資料照片
油豆腐熱量是同分量的板豆腐的兩倍。圖/本報資料照片

4.豆棗

很多人吃稀飯習慣配一種甜甜的、橘色的豆棗,它是將豆乾切絲後,拿去油炸,再裹上糖、鹽、油、食用色素及各種添加物的多重加工食品,幾乎沒什麼營養價值,甚至常被驗出含防腐劑過量添加問題,攝取過量也不利健康。

豆棗(左)幾乎沒什麼營養價值,甚至常被驗出含防腐劑過量添加問題。圖/本報資料照片
豆棗(左)幾乎沒什麼營養價值,甚至常被驗出含防腐劑過量添加問題。圖/本報資料照片

5.素肉

素火腿、素肉、素魚等原料為大豆蛋白、麵筋、穀類、菇類等,再加上許多食物添加劑,如明膠、色素、香料等而成,不僅讓許多營養素流失,還有高鹽、高油問題,長期攝取,不利心血管及肝腎健康。

素肉有高鹽、高油問題。圖/123RF
素肉有高鹽、高油問題。圖/123RF

6.臭豆腐

傳統臭豆腐是採自然發酵,其原料大多是祕方,多半沒有經過殺菌,有相當高的機率產生其他壞菌,如大腸桿菌的交叉汙染;研究發現,臭豆腐愈臭,意味著有害身體的氨、揮發性胺類、屍鹼等物質更多,危害也愈大。而且不論是油炸或清蒸豆腐,加上泡菜及醬料,平均一份鹽量約10克,遠超過國民每日平均6公克的鹽攝取量。

臭豆腐有相當高的機率產生其他壞菌。圖/本報資料照片
臭豆腐有相當高的機率產生其他壞菌。圖/本報資料照片

臭豆腐 豆製品 反式脂肪

延伸閱讀

北市抽驗清明食品4件不合格豆製品 人氣潤餅店也上榜

胡歌首曝當奶爸心情 滿臉幸福把女兒當「豆腐」抱懷中

為什麼你容易生病?慢性病其實是免疫系統在向我們求救!

超浮誇巨無霸鮮蚵!台南「潘宜玲の珠寶盒」鮮蚵臭豆腐,超隱密還掀轟動

相關新聞

禽流感釀缺蛋 蛋箱太髒不洗 最重罰15萬

受到禽流感疫情影響,上半年爆發史上最長的缺蛋危機,為了減少疾病傳播,中華民國養雞協會日前召開「落實蛋箱清潔執法後續因應措...

15縣市大雨特報、雲嘉大雷雨 慎防劇烈降雨雷擊

中央氣象局發布15縣市大雨特報,對流雲系發展旺盛,易有短延時強降雨,今天桃園以北、中南部地區及竹苗、花蓮山區有局部大雨發...

抗癌網紅坦承裝病3年 癌友炸鍋

擁有一點一萬粉絲追蹤的IG健身網紅「麵包包」六月一日發文坦承假冒罹患胰臟癌末期患者長達三年,她積極抗癌的病友形象,爭取到...

國旅又變貴 預估暑假再漲一波

疫情解封帶動旅宿業回溫,今年第一季觀光旅館及旅館業住客人次約一千六百萬人次,較去年同期成長兩成五,但伴隨住房率提升,平均...

中重症倍增 新冠恐燒到7月中

由XBB變異株所引發的第四波新冠疫情來勢洶洶,台大公衛教授陳秀熙團隊分析,中重症案例數量正逐漸攀升,與四月相比已增加一倍...

腸病毒升幅趨緩 羅一鈞:流感疫情端午節前恐繼續上升

腸病毒疫情升幅趨緩,流感疫情仍在高原,疾管署疫情中心副主任李佳琳今天指出, 腸病毒上周陽性率上升,以A型最多, 預期未來...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商品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