蔬果裸賣困難多 「成效不算滿意」

為推行塑膠減量、降低蔬果包材使用,環保署去年九月與全聯、家樂福兩大通路合作試辦蔬果裸賣及包裝減量,至今卻未公布試辦成效。本報追查後,環保署坦言去年底檢討時認為「成效不算滿意」,執行過程多有困難,近期與相關單位開會研議後,會檢討品項、需改善設備等,今年再進行第二階段試辦計畫,並將擴增至五家通路業者。
環保署資源回收管理基金管理會執行秘書王嶽斌表示,去年第一階段試辦計畫,主要是要測試、評估適合裸賣的品項,初步已盤點出可裸賣的品項,但坦言成效不算滿意,短時間確實不會有明顯成效。
王嶽斌說明,品項需排除有機認證及產銷履歷的蔬果,是目前遭遇的困難之一。因依照農委會「有機農業促進法」相關法規規範,具基本標示及包裝規定,避免有機及產銷履歷蔬果在運送、陳列及販售過程中受到交叉汙染,需要多溝通。
王嶽斌提到,生鮮蔬果裸賣涉及從生產、運輸到供銷通路整體產銷鏈的調整,過去曾考慮透過少量叫貨的方式維持蔬果品質與鮮度,但又擔心增加碳排污染,因此還需思考其他解方。
不具名農民指出,台灣高溫潮濕,缺乏農產品冷鏈運輸,真的不是適合裸賣的環境,農產品包裝有其功能,包含防撞、防潮、延長保鮮及上架時間;一名消費者受訪指出,台灣人很愛用手按壓或指甲掐,導致蔬果外觀不佳,影響購買意願。
王嶽斌表示,今年一至三月已與農委會開過二次會議,並與業者溝通,本周將再召開會議與相關單位及業者討論,針對第一階段試辦成果,檢討可試辦品項、需改善系統設備,預計今年再進行第二階段試辦計畫,並將擴增至五家通路業者。
參與第一階段試辦的家樂福表示,生鮮區有機跟履歷蔬菜認證占比約七成,僅約三成慣行蔬果可嘗試裸賣,大約二十支裸賣品項的售價雖降低,但損耗提高百分之十以上,且葉菜類幾乎無法裸賣。
全聯則表示裸賣品項包含櫛瓜、洋蔥、青椒、紅白蘿蔔、牛番茄、大小黃瓜、大陸A菜等,試辦期間發現最大困難點在於要承受碰撞的耗損,以及有機證照及產銷履歷的蔬果需有包裝;優點在於賣相佳、消費者可更清楚看產品,銷售業績仍有成長,願擴大試辦。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