補助加碼2/住宿型機構一床難求 想住得等3個月至1年

國內老年人口逐年增加,長照、老人等住宿型機構需求大增,全國目前約有1700多家相關機構,提供約10萬多個床位,但仍不足1萬3000多床,失能者為入住住宿型機構,等待時間短則三個月,長則一年以上,部分老人住宿型機構甚至要等10年以上。台灣長期照顧發展協會表示,政府應提供誘因鼓勵業者設置住宿型機構,並提高照顧服務員社會地位及尊嚴,解決照服員人力短缺問題。
台灣長期照顧發展協會秘書長余志松說,住宿型機構需求依各縣市不同,如台北市地狹人稠,65歲以上人口占比又突破20%,且「長期照顧服務法」嚴格規範機構設置標準,設置70、80床位的住宿型機構,成本就高達2、3千萬元,業者很難在台北市設置。依台北市衛生局3年前統計,北市住宿型機構床數約短少5000床,3年來也僅增加1、200床,可說1床難求,新北市也有相同問題。
余志松指出,另隨著政府推動長照2.0重視居家照顧,許多業者為降低設置成本,且照顧服務員多轉為居家服務員,住宿型機構找不到人力,而轉向居家、社區長照服務,造成住宿型機構逐年減少。
「年長者長期照顧已是國安問題,台灣人要靠台灣人救。」余志松說,據估計2060年國內老年人口比率恐高達45%,接近每兩人就有1人是老人,年長者長照將成國安問題,因目前從事照顧工作的外籍移工近25萬人,其中約7成是來自印尼,若未來移工返國,印尼又不再輸出移工,照護人力將嚴重短缺,且日本、南韓、新加坡等也在搶照顧移工,以後如果沒有高薪,根本搶不到人。
余志松說,國內1年長照相關科系畢業生約3、4000人,但許多人都未投入長照服務,建議政府應設法提高照顧服務員社會價值及尊嚴,因照服員是「英雄」,未來國內老人都需靠他們照顧。
「長照沙漠並非花蓮、台東,而是台北市大安區、信義區等位在都市的蛋黃區。」台北市私立貴族老人長照中心主任桑予群說,人口高齡化,依過去10年統計,台北市長照機構已從200多家,減少至100多家,降幅約5成,且長照機構不足已是全世界現象,主因是都市市中心受都市更新、服務人力缺乏等因素影響,長照機構紛紛退出,上海、東京、紐約等城市也是如此。
桑予群說,失能者等待住宿型機構入住時間,依機構位在市區及郊區不同,如要入住台北市、新北市、桃園市的長照機構,常需等待三個月以上,甚至可能需等待1年以上,如該長照中心已不開放排隊,「這個已沒有意義」,呼籲政府應提供更多的誘因,支持更多的業者願意投入。
衛福部研擬提高住宿型長照機構住民補助,從每年6萬元提高至12萬元。桑予群說,提高補助這是正面方向,也是好的政策,可以減輕家屬負擔,不無小補,但這也會增加家屬希望失能者入住機構的誘因。
桑予群說,新冠疫情期間,許多外籍看護人員無法來台,許多家屬將失能者送至機構照顧,疫情趨緩後,開放外籍看護工來台,許多失能者又被接回家中照顧,而增加補助誘因會不會讓家屬又送失能者到機構照顧,這還需要觀察。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