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新聞
test
0:00 /
0:00
春天養生健脾去濕 中醫教你4撇步

春天萬物滋長,天氣多變、多雨、濕氣重,人體易遭濕氣侵犯,容易有舌苔變厚、分泌物變多、身體疲累、膝蓋水腫等症狀。中醫師吳明珠說,春天養生著重「健脾去濕」,可使用茯苓、淮山、薏仁、蓮子、陳皮、赤小豆等除濕食材。
春天應養肝,隨著天氣回暖,脾氣容易上升,肝火旺,可能出現眼睛乾澀、常流眼淚等症狀,清肝火就顯得十分重要。吳明珠建議,可以多外出爬山、賞花,讓心情愉悅、情緒穩定;多吃菠菜、韭菜、青蔥等綠色蔬菜,顧好脾胃,可補「肝氣」,調味宜清淡,少吃生冷食物,薑母鴨、麻油雞、麻辣鍋等燥熱食物也要少吃。
此外,肝經從腳拇趾與第二腳趾的腳縫開始,往上行經小腿、膝蓋、大腿內側,再走到腸胃、心臟、咽喉、頭頂,吳明珠建議,每天可以將手握成拳頭,輕輕搥擊小腿或大腿內側,每天上午吸氣的同時腳趾出力、踮起腳跟,雙手上舉超過頭頂、掌心朝上,然後再吐氣恢復站姿,如此依個人體力重複做30至50次,再慢慢的延長時間。
吳明珠說,春天雖然氣溫開始回升,但仍起伏不定,早晚溫差大,要多注意保暖,避免感冒,生活作息也應該調整,盡量早睡早起,不要像冬天都是睡得比較晚,更要多外出走路、溫水泡腳,人的氣就會舒暢。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udn討論區
共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