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你善終今新書發表!170則臨床宗教師的臨床親陪故事

當摯愛的親友面臨死亡,如何協助他們走完人生?走過悲傷?蓮花基金會今天在大林慈濟醫院舉辦「陪你善終」新書發表會;基金會表示這是一本將帶領讀者認識走向生命終了那一刻的靈性課題,相信悲傷永遠有治癒的能力。
長期耕耘「靈性陪伴及照顧」議題的蓮花基金會,今天邀請「陪你善終」一書的2名作者慧哲法師、普安法師分享書寫歷程,並與大林慈濟院副院長林名男、南華大學生死學系助理教授蔡昌雄、生死關懷教育推廣協會理事長郭慧娟進行對話,從臨床及理論等不同面向討論善終陪伴旅途上的點點滴滴。
蓮花基金會表示,陪你善終是第一本談「靈性課題」與「靈性照顧」的作品,帶領讀者認識走向生命終了那一刻的靈性課題,相信悲傷永遠有治癒的能力。
慧哲法師說,從宗教師在臨床上陪伴的經驗發現,死亡準備是不太容易的一件事,宗教師適時介入,可提供靈性陪伴及照顧,協助病人對來生抱持期待,並賦予此生意義與價值。
負責導讀陪你善終內容的普安法師表示,臨床宗教師的主要責任是維持病人的生命力,讓心性不斷成長,喚醒靈性力量,雖然不是治癒者,卻是安寧療護專業團隊的核心成員,可和醫護人員角色互補。
當醫療已達極限,無法治癒病人時,病人和家屬如何做醫療決策?大林慈濟醫院副院長林名男表示,繼續一般治療,還是接受安寧緩和照護?這是臨床上經常遇到的問題,他認為,陪你善終也可供醫護人員從靈性的角度,思考更多關於生死的問題。
當一般人面臨生死困境時,會有什麼樣的思考或自覺?南華大學助理教授蔡昌雄表示,從促發概念臨終照顧模式來看,臨床佛教宗教師對末期病人的啟發具有相當意義,書本內教導大家在面臨死亡的當下起安定內心的能力,面對死亡將不再害怕與恐懼。
生死關懷教育推廣協會理事長郭慧娟認為,透過遊戲、放鬆的方式,可以了解浮世眾生面對死亡時所承受的困擾為何?透過陪你善終書,本,病人或家屬或許可以比較清楚地覺察問題所在,進而走出困擾的牢籠。
新書發表會上邀請「嘉義管樂五重奏」及「三味曲走唱團」透過音樂及歌聲,引導大家走入「陪你善終」一書所要傳達的議題,現場聽眾也靜心地閱讀12位臨床宗教師將親身陪伴末期病人的臨床經驗所寫下,超過170則感人的真實案例。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