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班牙男子到蘭嶼玩險丟小命 醫師提醒春天出遊要注意

別來無「恙」嗎?這句自古以來的問候語,其中「恙」指的就是恙蟲,未治療甚至可能引發死亡,在春天外出郊遊踏青,要特別避免恙蟲叮咬;一名25歲西班牙籍男子最近因發燒、頭痛等症狀就醫,以為是感冒,沒想到3天後出現雙側肺部浸潤等嚴重情況,醫師探查發現他10天前曾前往蘭嶼,診斷為恙蟲病,治療後目前已恢復。
台南郭綜合醫院感染科醫師鍾志桓表示,春天正是恙蟲開始活躍的季節,醫院最近接獲數例病患,除了上述的外籍男子,還有一名47歲的男子也是發燒多日,就診卻無法舒緩,問診發現10天前曾前往澎湖,而且右小腿有0.5公分左右焦痂,疑似被恙蟲叮咬的痕跡,給予相關治療後才痊癒。
鍾志桓表示,古時候居住環境多草叢容易被恙蟲叮咬而罹病,故常用「無恙」為問候語,恙蟲病又稱叢林性斑疹傷寒。恙蟲病於世界分布廣泛,由日本本州北端往南延伸至澳洲北部,往西延伸至巴基斯坦,呈現恙蟲病三角區域,台灣也位於其中。
過去文獻回顧發現東南亞國家恙蟲病血清陽性盛行率為9.3到27.9%,台灣2010到2019年統計顯示每十萬人口發生率約1.87。全年皆有病例發生,一般由3至4月開始上升,6至7月達到頂峰,9至10再出現第二波流行 。流行縣市尤其以離島及山區縣市 (金門縣、澎湖縣、花蓮縣、台東縣、南投縣) 人數較高。
他表示,恙蟲病的感染源是恙蟲東方體 (Orientia tsutsugamushi),傳染途徑需透過節肢動物恙蹣為媒介。感染恙蟲東方體的恙蹣會經由垂直感染給後代,孵化的恙蹣幼蟲喜歡爬行於地面或停留於草叢中,人們在偶然暴露於這些環境而被具有傳染性的恙蹣幼蟲叮咬,經由其唾液使人感染恙蟲東方體。經過1到3周的潛伏期,通常是9到12天,患者會出現猝發性發燒,畏寒,頭痛,肌肉或關節疼痛,也可能出現結膜充血及淋巴結腫大情形;約20到50% 病人在發燒後4到5天後會出現皮疹;約50到80%的患者可在恙蹣幼蟲叮咬處發現潰瘍性焦痂 。
恙蟲病引起的臨床症狀與其他病毒性感染疾病類似,初次就診時若無仔細病史詢問及身體檢查,恙蟲病往往被忽略。因為恙蟲病是屬於第四類法定傳染病,若臨床懷疑是恙蟲病時,須通報疾病管制局,透過分子生物核酸檢測,及間接螢光抗體法做診斷。
恙蟲病的治療主要是使用四環黴素類抗生素,若不能接受四環黴素 (如孕婦),可使用新型紅黴素,特別是恙蟲病可導致間質性肺炎、急性呼吸窘迫、腦膜腦炎等嚴重併發症,未及時治療死亡率可達12%,即早診斷並投藥治療,死亡率可降至約1.5%。
恙蟲病並不會直接由人傳給人,對於恙蟲病的預防方法主要是避免被具感染性恙蹣幼蟲叮咬,在從事山區休閒活動時,盡量穿著長袖衣褲、靴子及手套,於皮膚裸露部位可使用政府核可之防蚊藥劑;其次,若日後發病就診時,應主動告知醫師旅遊史,以利早期診斷,及早治療,減少併發症及死亡率。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