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行道上最大的阻礙是它!台灣為何蓋不了像樣的人行道

我們可以改造「行人地獄」嗎?公民用行動告訴你答案!
2022年關注度最高的城市治理議題,無疑是「行人地獄」。
每次發生重大行人車禍,「行人路權」就被提出討論,幾天後隨即又被其他新聞淹沒。但去年,除了媒體,數十個臉書交通粉專加入議題接力,台灣行人窘境登上國際媒體「CNN Travel」,還被冠上「行人地獄」(living hell traffic) ,民怨一舉爆發,也迫使交通部修法,提出提高駕駛行穿線不讓行人罰鍰翻倍等因應政策。
這一役,我們看見公民力量的爆發——除了批評抱怨,更要發動改變。
其實,許多公民已從自己的專業出發,來改變行人處境。「未來城市」二月23日舉行的「未來市民議會」,以「公民出動!我們如何改造行人地獄?」為主軸,請到四位講者分享:
交通作家林柏勛走遍全縣市,觀察公私妥協下的街道亂象;竹東高中教師韓中梅用共創地圖讓數位公民「路見不平」、上線通報;台大雲林分院急診主治醫師張語薰算出行人死傷帶來的社會成本;最後由新北養護工程處總工程司何文吉分享地方政府的難題與因應之道。
當晚,線上、下超過250人加入聆聽與分組討論,一起規劃出心中的「人本交通」。
新北養工處總工程司何文吉的分享
過去四年,新北市一直推動「減法工程」——我們廢除了使用率很低的陸橋、地下道等,並加強高需求度的行人環境,將車本的交通政策轉為人本交通。
從減法工程到通學廊道
以使用率低的人行陸橋為例,它其實佔據了人行道空間、阻礙行車視線,且對身心障礙者並不友善。一但決定拆除陸橋,養工處會邀請相關單位會勘評估,並辦理21到30天的試封閉,再請民眾提供意見,最終才會拆除。
從2019年到2021年,新北共拆除了36座陸橋,今年也預計再拆除五座陸橋。且陸橋拆除後,街道行人空間更寬闊、天際線與視野更好。
城市中,使用率低的人行地下道也容易成為治安死角;且它同樣有佔據行人空間、對輪椅族不友善、維護不易、阻礙行車視線等問題。因此,我們也會啟動地下道封閉測試,再逐步確認、廢除。
從2019年到2021年,新北市一共除去四座地人行地下道,今年預計再廢除三座。
不只拆掉不必要的道路設施,在人行道上最大的阻礙還有變電箱。2020年起,我們啟動變電箱遷移專案,每月由交通局、養工處、區公所與台電召開檢討會議,三年內完成532件。這些變電箱可能整併、減量,也可能移至中央分隔島、公園等空地,甚至變成公共藝術的一角;若無遷移空間,至少讓電箱轉向90度,擴增行人空間。
我們也正在做民眾通報系統,讓民眾隨時通報不良的行人環境,再由養工處列管改善。
針對學童通學安全,我們從2019年開始,已改善55所國小與國中的通學廊道,今年預計完成70處通學廊道。
原先,不少校園附近的人行道非常狹窄難行。我們改善了道路鋪面,讓總改善長度超過28公里,改善面積則達到6萬7,240平方公尺。不只鋪面,養工處也讓132支電桿地下化、遷移131個變電箱、129個路口的纜線地下化,讓新北的街區更通透、減少死角,學童通學也安全。
政府推人本交通的五種難題
設計理念遭里長和居民反對
過去車道寬約5.5公尺,為拓寬人行道,車道寬度須縮為3.3或3.4公尺;居民或里長擔心車道縮減、行車速度變慢,需要多次溝通。若要綠化人行道,住家會擔心鳥飛到樹上、排泄物影響環境,或落葉過多。若想建置停車格,店家也常不願意,他們認為車停在門口,民眾不方便進出購物。
地下管障阻礙
雖然新北有道路挖掘管理系統,也會與管線單位會談、跟著圖資施工,但地下管線錯綜複雜,實際走向其實不一定吻合資料。此外,天然氣管、自來水管的埋設深度約20多公分;但挖掘道路時要下挖約50公分,才能埋設PVC管來放置地下化的天際線,容易挖到瓦斯漏氣、自來水破管。
電桿地下化發生電箱爭議
電桿地下化後,必須設置變電箱。但民眾常反應,變電箱會影響風水;還有阿嬤告訴我,變電箱讓她一出門就頭昏,可是我們已無法遷移,最後讓她選擇變電箱彩繪圖案。所以,做工程需要溝通許多事,現在也盡量把變電箱放入設施帶、島頭、校園或公園,減少紛爭。
不可預知因素導致工程延宕
我們曾為了一個機車停車格會勘了八次——因為一樓開早餐店的住戶不要、二樓住戶要,雙方都找來議員協調,會勘了八次才決定。
施工時阻礙店家或住家通行
人行道施工時,為減少對店家、住家的通行阻礙,會放置鐵板或木板,也增加人員引導,避免引發鄰近居民的反彈。同時,養工處施工時會讓工班盡量接軌;例如,泥土打底後,鋪磚工班就要跟上,把工程做得更快更好。
從這五種難題來看,想推廣人行道,非常需要民眾與公部門合作。
2021年,我們用人行道專案爭取了工程界的奧斯卡獎「公共工程金質獎」;當時,委員問我,「你都在做人行道,又不是做捷運、蓋大樓,憑什麼拿金質獎?」我想,很多人還不是很重視人行道,但我們需要大家一起努力,才能儘速爭取人本環境。
「全文轉載自未來城市(人行道為什麼蓋不起來?公部門推人本交通的5大難題|新北養工處總工程司何文吉),欲了解更多智慧科技,請上未來城市官網。
【推薦閱讀】
趕路霸、移電箱 新北四年改54處通學廊道,學童不再冒險走快車道
【推薦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