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新聞
test
0:00 /
0:00
口罩禁令解除腸病毒開始作祟 醫師籲勤洗手

口罩禁令解除,加上季節轉換,腸病毒好發進入高峰期。大甲李綜合醫院小兒科近期出現多例腸病毒案例,年紀都是5、6歲幼稚園大班幼童。小兒科主治醫師余秋霖表示,最近口罩鬆綁,不少家長忽略勤洗手的衛生習慣,讓病毒從口入,染上腸病毒。
李綜合醫療社團法人大甲李綜合醫院小兒科主治醫師余秋霖說,門診中染腸病毒的幼童案例,家長將幼童送到幼稚園,老師量體溫發現幼童發燒,經門診治療發現,幼童嘴巴內已出現潰瘍,確認罹患腸病毒,給予治療後已康復,所幸沒有併發重症引起腦炎。
腸病毒的感染途徑,分成腸胃道傳染、呼吸道傳染、接觸患者皮膚水泡的異體、孕婦分娩過程中感染腸病毒。
余解說,通常腸病毒症狀出現後的一周內,傳染力最高,染病2至10天後出現症狀,典型症狀為口腔、手掌、腳掌出現水泡、潰瘍,可能合併發燒,病程大約7至10天,極少數個案恐發生無菌性腦膜炎、腦炎、心肌炎、肺炎等併發症。
「酒精殺不死腸病毒,一定要用肥皂勤洗手。」余秋霖提醒,酒精並不能殺死腸病毒,一定要用肥皂、洗手乳勤洗手才能有效殺死腸病毒,環境也要用稀釋過後的漂白水消毒。
余秋霖表示,現在2、3歲幼童在疫情下長大,長期處在戴口罩的生活環境,接觸到的病毒量相對較少,而口罩解封後,家長應多提醒小孩勤洗手,減少病從口入的機會。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共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