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港旅運中心啟用迎來疫後首艘郵輪 陳建仁:營造海空雙港翻轉高雄

高雄港旅運中心今天正式啟用,大清早更迎來雙郵輪七海探險家號及威士特丹號靠港,有1200名外籍旅客上岸,是疫情解封後首度有豪華郵輪造訪台灣。
行政院長陳建仁上午到場開幕剪綵,他表示,這象徵台灣回到國際郵輪市場,不只對台灣、對高雄都具有重大意義。未來更將持續投入建設經費營造海空雙港,讓高雄觀光貿易蓬勃發展,成為亞洲重要的翻轉城市。
陳建仁說,高雄過去是台灣第一大港,有160年歷史,不僅是亞洲航運樞紐,港口設備與腹地空間完備,包辦了7成貨櫃轉運,在台灣經貿發展上扮演關鍵角色。因應全台郵輪市場不斷擴展,去年觀光局也修訂來台郵輪獎助要點,希望提升港口競爭力及發展觀光潛力。
陳建仁表示,政府投入45億元打造高雄港旅運中心,疫情期間面臨缺工缺料問題,大家齊心努力完成旅運中心工程,可供全球最大25萬噸郵輪通關,更有智慧電子化設備,方便旅客快速通關快速,希望在疫後吸引更多觀光客來台;未來可望與流行音樂中心成為亞灣最重要的地標,可以說是高雄的驕傲,做為高雄子弟,他與有榮焉。
對於未來高雄觀光及海空發展,陳建仁說,蔡總統重視區域平衡,對高雄各項建設大力支持,高雄輕軌在2017年已通車,捷運黃線去年10月動工,未來在旅運中心也會設站。在空港建設上,上月他也核定高雄機場輕航廈工程第一期建設計畫,會再投入880億元,包括新航廈與轉運中心,中央地方一起合作營造高雄空海港建設,讓高雄觀光貿易蓬勃發展,成為亞洲重要的翻轉城市。
陳建仁說,為了推動觀光,行政院通過特別預算,包括促進公共運輸旅運方案及加強擴大吸引國際觀光客方案等,已提升台灣觀光產業。特別預算外,也核定重要觀光景點建設中程計畫,以4年150億元經費,營造台灣2百個觀光景點,打造台灣觀光品牌,希望中央地方合作,整合人文、經濟資源,讓全世界都看到台灣之美。
台灣港務公司董事長李賢義簡報指出,高雄港旅運中心耗資50億元、歷經10年才完工,為地下2層、地上15層鋼骨構造建築,以海浪流體動態為設計意象,搭配全國唯一3D曲面帷幕,且擁有第一排無敵海景。高雄港112年預報的國際郵輪已達188航次,每航次將有超過千名旅客通關,高雄港旅運中心2通關區規劃22座人工櫃檯外,還設置4座雙向人臉辨識系統的自動通關櫃台,母港通關效率為每小時2100人,掛靠港通關可達每小時3500人。
李賢義說,港務公司積極爭取國際航線布局,主動出擊拜訪歐洲、日本及新加坡、馬來西亞拜訪郵輪業者,更推出國際客船優惠措施,希望打造智慧化頂級旅運中心,成為國際遊輪航線部署的重要港口。
港務公司在不影響郵輪通關作業的前提下,3月6日及3月9日中午12點至下午4點,快閃開放3樓海岸步道,讓民眾親近海景第一排,於海岸步道上觀賞豪華國際郵輪靠泊高雄港的獨特美景。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