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亞運輕艇/第12金落袋!第5名到奪金 賴冠傑超級逆轉秀奪史上首金

阿里新掌門蔡崇信領導學:經營球隊vs.企業有相通之處

與高虹安「同盟」 貪汙案 「公衛文」出庭不認罪:有加班

生產趨勢/助產師重返醫院服務產婦 衛福部計畫這樣做

台灣每年出生人數10年內減少32%,婦女生育意願每況愈下,但助產師接生人數和接生率不降反升,顯示愈來愈多女性重視自主的生產經驗。情境示意圖。圖/Ingimage
台灣每年出生人數10年內減少32%,婦女生育意願每況愈下,但助產師接生人數和接生率不降反升,顯示愈來愈多女性重視自主的生產經驗。情境示意圖。圖/Ingimage

衛福部曾試辦計助產師與醫師共同照顧產婦,低風險產婦可選擇給助產師接生,計畫成效及滿意度極佳,僅辦兩年就告終。時隔8年,愈來愈多婦女找助產師接生,也有醫院醫師積極促成助產師回醫院服務,衛福部醫事司司長劉越萍表示,將從國健署的「高風險孕產婦關懷計畫」開始,讓助產師回到周產期照護團隊中,再逐步推動醫院與助產所共同照顧產婦的合作模式。

劉越萍表示,試辦計畫若成效佳、管理成本低,醫院一定很樂意辦,既然辦不下去,很有可能是因為內部管理成本太高。曾經在公立醫院擔任專科護理師的助產師林郁晴表示,部門主管來說,多一個專業類別要分開管理,確實麻煩,所以助產師通常都被視同護理人員,助產以外的臨床和行政工作量大,有些人也不會被安排在產房服務,很難專注發揮助產專業。

劉越萍表示,站在產婦立場,多一個選擇、有人隨時陪伴,成效當然好,試辦計畫仍有其價值。醫事司持續優化兒童醫療網,其中包含周產期照護,這部分不排除納入助產師的角色。比如先從國健署「高風險孕產婦關懷計畫」開始,針對本身有疾病的產婦、年輕小爸媽等的高風險產家,由助產師負責產前和產後的訪視追蹤,提供產家衛教資訊,完整追蹤、不漏接。

助產師的專業強項是服務低風險的產婦,為何從高風險開始?劉越萍表示,從訪視高風險產婦開始推動,婦產科醫師不會害怕產婦被搶走,雙方比較有機會合作、認識彼此的專業。先讓助產師回歸周產期照護團隊,才有機會更往前走,慢慢達成助產所與醫院合作、助產師到醫院接生等目標。

劉越萍表示,醫事司也想推動助產所與醫院合作,但最大的困難,是在產家、醫師、助產師三方之間找到平衡點,才有可能成功,但現在還找不到比較好的典範。如果現在有一些成功合作的先例,醫事司很希望能了解三方的想法和做法,進而建構出一個大家都能接受、長期可行的共照模式。

婦產科醫學會理事長陳思原表示,現行醫療流程或醫院設備,與跟助產師的醫療方式不完全一樣,助產師專業有吸引產婦之處,醫師都會尊重產婦的選擇。讓產婦母子均安、維護優良品質照護,是醫護人員共同的目標,有助達標作法都可嘗試。婦產科醫學會秘書長黄建霈表示,現在生產方式很多元,每一種都有其優缺點,需要某些服務的人就會自行去尋找,這就是自由市場的機制。

衛福部和國健署統計資料顯示,出生數逐年下滑,助產師接生人數卻不降反升。整理製表/邱宜君
衛福部和國健署統計資料顯示,出生數逐年下滑,助產師接生人數卻不降反升。整理製表/邱宜君

醫師 婦產科 接生

相關新聞

嘉義規模5.5地震 不排除14天內還有規模4以上餘震

嘉義新港今天下午5時30分發生芮氏規模5.5地震,地震測報中心表示,研判起因是在歐亞大陸板塊和菲律賓海板塊擠壓下,力量於...

影/玉山上午7時5分終於降雪 創設站80年最晚紀錄

東北季風及華南雲雨區影響,水氣充沛,玉山終於降雪。中央氣象局說,玉山今天上午6時40分下了冰珠,接著上午7時5分降雪至7...

粉專預告小犬颱風將開眼 日本氣象廳「北修」路徑恐從這縣市登陸

小犬颱風來勢洶洶,氣象粉專「觀氣象看天氣」表示,路徑北修,正努力開颱風眼。日本氣象廳最新一報,已北修於周四傍晚前後從台東...

國旅低迷 中秋訂房率不到5成

新冠疫情後出國潮湧現,國旅觀光大受影響。據交通部觀光署統計,今年各連續假期國旅訂房率普遍不超過六成,中秋、國慶連假更創新...

政院只為夜班護理師加薪 恐加速護理人力流失

醫院臨床護理荒,民眾未來看病住院也心慌。行政院擬發放400元至1000元「夜班津貼」,護理師護士公會全國聯合會表示,感謝...

中秋賞月 氣象署:大台北、東半部要在雲縫中找找

明天起三天中秋節連假,中央氣象署技正羅雅尹上午指出,明天中秋節要賞月,大台北及東半側雲量稍多,要在雲縫中找找看,有機會看...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