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年後電動車電池廢棄估翻3倍 北市:中央應訂統一規範

根據環保署預估,台灣電動車的電池廢棄量推估,2018年的電動車電池廢棄量有104公噸;2019年74公噸、2020年成長至278公噸、2021為358公噸、2022去年翻一倍達792公噸,不過接下來的三、五年更是將成兩、三倍數成長,預估2025年廢棄量將達2020公噸、2030年9646公噸、2035年4萬8077公噸、2040年11萬6625公噸,成長數將相當驚人。
台北市環保局長吳盛忠坦言,電動車電池管理的相關法規,還是需要中央訂定統一管理規範,甚至環保署近年已經開始研議修法,將儲能及電動車用電池納入淨零轉型「資源循環零廢棄」目標,包含加強鋰電池源頭管理制度、強化循環材料使用、健全電池循環產業鏈、促進鋰電池創新技術發展。
吳盛忠提到,歐盟2021年1月25日也向WTO提出修正有關現行電池指定,正在經濟營運者應確保電池上市、或投入使用前已符合產品永續及安全性、產品標示與提供資訊等要求。甚至歐盟訂定電池規範修正草案,也包括擬定「電池護照」等。
全電動化準備好了沒?吳盛忠認為,目前來講,其實技術沒有太高深的技術,不過回收過程就是「放電」這一塊,需要耗費相當長的時間,另外,將電池拆解成黑粉這一塊,台灣目前沒有廠商在做,他認為這是相當針對的資源,相當可惜。
北市消防局長莫懷祖也認為,他個人看法的確需訂定相關規範,理由是它未來將大量使用、加上與民眾生活息息相關,需要基本的安全規範。但法令有很多層次,從上游電池產品端規範訂得完整,後續消防安全就可以訂得較簡單,但如果產品層次訂得簡略,很多問題就會在消防等法規端出現。
莫懷祖說,甚至消防人員可能遇到的問題,就是目前設置在公共空間的電動機車電池交換站或充電設備,希望能強制規定相關資訊提供,能在設施明確標示斷電閥的位置,若真的有意外發生,可以讓第一線消防人員,能在第一時間將電池阻斷,縮短消防滅火時間。
另外,電動車消防滅火需要大量的水,相關消防配備也需要到位,目前台北市消防局已經有兩套專門撲滅電動車起火的水霧滅火系統,目前配備在信義分隊、及民權分隊。
吳盛忠說,北市府為因應2050年全球淨零排放,也制定「北市淨零排放管理自治條例」積極推廣車輛電動化,其中為擴大設置停車格充電設施,北市以2030年、2040年及2050年充電車格數量達2000個、10000個及20000個,其中快充充電格數量達10%、30%及50%為目標。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