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亞運桌球/七局大戰吞敗!林昀儒遭港將逆轉 男單8強止步

亞運籃球/林信寬飆14分射倒中國 3對3男籃挺進4強

中一選區藍白合有譜?盧秀燕台上推薦「好朋友」

蔡英文總統二度關心水情 陳其邁:3月啟動南高屏治理平台

蔡英文總統(右三)視察高雄伏流水及抗旱水井整備情況,水利署長賴建信(左一,背對鏡頭者)在場解說。記者徐白櫻/攝影
蔡英文總統(右三)視察高雄伏流水及抗旱水井整備情況,水利署長賴建信(左一,背對鏡頭者)在場解說。記者徐白櫻/攝影

嘉義、台南及高雄水情嚴峻,蔡英文總統今天上午視察高雄伏流水及抗旱水井整備情況,指示水利署要盡快提出跨部門規畫,加速強化抗旱水源,並透過區域治理共享跟調度水資源陳其邁也當面報告說,高雄、台南及屏東首長將在3月召開南部治理平台會議,水資源列為重要議題。

南部水庫集水區已經551天缺水大雨挹注,台南水情亮黃燈、高雄及嘉義都是綠燈。蔡英文總統大年初三(1月24日)曾到高屏攔河堰視察,今天上午再度會同經濟部長王美花、高雄市長陳其邁抵達大泉淨水場,一個月內兩度關心高雄水情。

水利署長賴建信簡報指出,高屏溪川流量目前約8.9cms(立方公尺/秒),2005年5月同樣流量,高雄水情燈號進入分區供水紅燈,所幸近年獲得前瞻計畫支持伏流水等抗旱措施,目前水情可維持在綠燈水情提醒,備援水每日共97萬噸,僅啟動60萬噸,若旱象持續,除起動抗旱水井外,另從屏東日輸9.5萬噸、台南10萬噸支援高雄。

「做最壞的打算,也要做最好的準備。」高雄市長陳其邁說,他跟台南市長黃偉哲、屏東縣長周春米,即將在3月召開南部治理平台會議,水資源可以說是最重要的一環,希望說能夠從嘉義、台南、高雄、屏東一同來做長期性、永久性的規畫,以徹底解決南部用水問題。

經濟部長王美花表示,從百年大旱以來就體驗,台灣要持續進行水利建設與調度,感謝有前瞻建設才能做這麼多工作,曾文南化聯通管明年底完成,曾文水庫久未下大雨,從嘉義、台南、高雄到屏東,南部的合作對水資源運用有很大幫助。

蔡英文說,南部地區的降雨量是近30年來最低,面對極端氣候挑戰,除了加強跟加速新增抗旱水井準備外,2023年抗旱計畫,要請經濟部水利署盡快提出一個跨部門的規畫,加速強化抗旱水源,並且透過區域治理共享跟調度水資源,在雨季來臨前穩定南部整體用水;去年高雄支持台南用水就是透過區域治理,共享水資源最好的案例,所以她要請縣市政府繼續合作,透過共享水資源度過用水挑戰。

高屏溪高雄岸增鑿抗旱水井,黃色氣球代表已經完成,紅色是還在施工中,預計月底前都會完工。記者徐白櫻/攝影
高屏溪高雄岸增鑿抗旱水井,黃色氣球代表已經完成,紅色是還在施工中,預計月底前都會完工。記者徐白櫻/攝影
大泉伏流水設備是抽取高屏溪地下的伏流水,處理過後支應大高雄用水。記者徐白櫻/攝影
大泉伏流水設備是抽取高屏溪地下的伏流水,處理過後支應大高雄用水。記者徐白櫻/攝影
蔡英文總統(左二)視察高雄伏流水及抗旱水井整備情況,高雄市長陳其邁(左一),立委邱議瑩(左三)等人陪同。記者徐白櫻/攝影
蔡英文總統(左二)視察高雄伏流水及抗旱水井整備情況,高雄市長陳其邁(左一),立委邱議瑩(左三)等人陪同。記者徐白櫻/攝影

抗旱 水資源 蔡英文 陳其邁

延伸閱讀

蔡英文總統親頒褒揚令讚星雲大師 上善若水握惠搖芳

星雲大師圓寂讚頌典禮 蔡英文總統頒發褒揚令

陸弔唁星雲遭拒 張亞中:蔡英文又錯失改善兩岸的機會

白沙屯媽出發在即 總統蔡英文赴拱天宮參拜

相關新聞

嘉義規模5.5地震 不排除14天內還有規模4以上餘震

嘉義新港今天下午5時30分發生芮氏規模5.5地震,地震測報中心表示,研判起因是在歐亞大陸板塊和菲律賓海板塊擠壓下,力量於...

影/玉山上午7時5分終於降雪 創設站80年最晚紀錄

東北季風及華南雲雨區影響,水氣充沛,玉山終於降雪。中央氣象局說,玉山今天上午6時40分下了冰珠,接著上午7時5分降雪至7...

國旅低迷 中秋訂房率不到5成

新冠疫情後出國潮湧現,國旅觀光大受影響。據交通部觀光署統計,今年各連續假期國旅訂房率普遍不超過六成,中秋、國慶連假更創新...

政院只為夜班護理師加薪 恐加速護理人力流失

醫院臨床護理荒,民眾未來看病住院也心慌。行政院擬發放400元至1000元「夜班津貼」,護理師護士公會全國聯合會表示,感謝...

中秋賞月 氣象署:大台北、東半部要在雲縫中找找

明天起三天中秋節連假,中央氣象署技正羅雅尹上午指出,明天中秋節要賞月,大台北及東半側雲量稍多,要在雲縫中找找看,有機會看...

中秋連假國道車潮今提前湧現 國5明天清晨恐接力繼續塞

明天中秋節三天連假及國慶日連假(10月7日至10月10日)將至,高速公路局預估, 中秋交通量最高為123百萬車公里,國慶...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商品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