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約未成年女網友遊情人灣落海 男身分為職業軍人略誘罪送辦

土耳其總統決選 總統厄多安投票路上「沿途發鈔票」

一張圖看天氣!瑪娃颱風最快明發布海警 降雨熱區3階段變化

科普好健康/為何酒醉會暈眩 平衡感變差?

以向左側臥為例,剛豪飲後,血液中酒精濃度增加,酒醉者出現向上的眼震(左)。數小時後,酒精減少,酒醉者出現向下的眼震(右)。圖/陳建志提供
以向左側臥為例,剛豪飲後,血液中酒精濃度增加,酒醉者出現向上的眼震(左)。數小時後,酒精減少,酒醉者出現向下的眼震(右)。圖/陳建志提供

酒醉就是急性酒精(乙醇)中毒,先是影響腦幹中的上升網狀活化系統,使人警覺力下降,意識變差;接下來,會壓制大腦皮質功能,讓人無法抑制心中原有的情緒、欲望和衝動,開始胡言亂語、膽大妄為或暴力發作。尤其,為什麼酒醉幾乎都會使人感到暈頭轉向,平衡感變差呢?

醫師正在診療酒精性小腦變性退化之暈眩患者。圖/陳建志提供
醫師正在診療酒精性小腦變性退化之暈眩患者。圖/陳建志提供

一、眼球反射動作變慢

只要血液中有酒精,不管濃度高低,都足以影響大腦及腦幹,使眼球反射動作變慢,無法準確地追蹤物體,視力變差,影像在視網膜上出現擾動,因而產生震動視幻覺及暈眩。

二、半規管壺腹內頂帽彎折

血液中,酒精濃度每增加100mg/dL,就會增加22mOsm/L的滲透壓,內耳迷路之內、外淋巴液同時被脫水,比重增加;又因為酒精比水輕,順著血液循環進入半規管根部壺腹內之頂帽時,會使頂帽變輕。不管酒醉者擺任何姿勢,所有頂帽都會因浮力向上彎折,出現向上的眼震,因而感到暈眩。

數小時後,血液中酒精逐漸減少,滲透壓降低,內耳迷路之內、外淋巴液內水分增加,比重降低,頂帽也會逐漸變重。這時,不管酒醉者擺任何姿勢,所有頂帽都會因重力向下彎折,出現向下的眼震,還是感到暈眩。

三、外傷性耳石脫落

酒醉者因平衡不良,若不慎跌倒撞擊頭部,耳石脫離橢圓囊耳石斑,會進入某一支半規管,或黏在頂帽上,就會在患者改變身體姿勢或轉動頭部時,因慣性、重力或浮力因素,繼續帶動半規管內淋巴液的迴流,或使頂帽扭曲,引發眼震,因而感到暈眩。

四、前庭性偏頭痛發作

酒醉者已有偏頭痛體質,酒精使血液滲透壓增加,加上酒內大量的組織胺或亞硝酸鹽,特別是在宿醉時,會誘發偏頭痛。由於神經元電位波動起自於腦幹,通過兩側前庭神經核時,無法調節兩側內耳前庭覺的輸入,因而感到暈眩。

五、前庭性癲癇發作

酒醉者已有癲癇病史,特別是在醒酒時,酒精促使癲癇發作,電位波動經過大腦顳葉皮質時,出現前庭幻覺,因而感到暈眩。

酗酒引起神經細胞凋亡

對於酒醉所引起的暈眩,送醫後,也只能接受葡萄糖水及維生素B點滴注射,還要預防翻身落床、嘔吐嗆食。唯有等到酒醒後,若暈眩持續不止,才會去安排檢查,以確認病因,並加以治療。

若持續天天酒醉或酗酒,酒精直接作用在腦部神經細胞膜上,跟神經傳導物質受體蛋白質交互作用,經年累月,神經細胞間的聯繫與交通逐一損毀,加上營養不良,缺乏維生素B,神經細胞會逐一凋零死亡,此後即便沒有酒醉,也會出現平衡不良、運動失調或動作障礙,代表已有大量神經細胞死亡,發生小腦變性退化,目前並無方法可以逆轉如此病情,更無藥物可以止暈,貪杯者宜慎之。

※ 提醒您:禁止酒駕 飲酒過量有礙健康

酒精 頭痛 淋巴

延伸閱讀

喝酒易醉、臉紅竟是這體質?別練易罹癌!各種酒這樣喝更健康

噁!台中捷運狂瀉黃色瀑布 酒醉男忍不住脫序吐滿地

影/貨車臨停卸貨…醉男當自家車欲開回家 現行犯遭逮

女住戶喝爛醉遭色保全撿屍 偷脫內褲還襲胸賠25萬判8月

相關新聞

影/玉山上午7時5分終於降雪 創設站80年最晚紀錄

東北季風及華南雲雨區影響,水氣充沛,玉山終於降雪。中央氣象局說,玉山今天上午6時40分下了冰珠,接著上午7時5分降雪至7...

大王具足蟲是什麼?變成料理端上桌 牠真的適合食用嗎?

當大王具足蟲成了餐桌上的佳餚,也許有一些你值得理解的小故事。

首季全台行人103死 不減反升

為了改善交安,交通部日前才定下目標,強調今年行人死亡人數要達到歷年最低,不過昨公布今年一至三月的卅日交通事故死亡人數八一...

獨/和平護理師遭爆上班5支手機開直播 被批病人命恐被滑掉了

北市聯醫和平院區加護病房一名護理師遭爆,上班忙唱歌、開直播、賺抖內,滑手機更是常有的事,沒做完的工作成同事負擔,更因是資...

第4波新冠疫情延燒 醫曝3大族群最容易延遲就醫

第四波新冠肺炎疫情正在社區流行,除了年長者、兒童為高風險族群外,年輕人、中壯年也須提高警覺,特別是患有糖尿病等慢性疾病,...

終結民怨 明年4連假只彈性補班1天

今年有六次補班,創史上最多,引起民怨。行政院會昨天拍板調整彈性連假補班原則,同時公布二○二四年政府行政機關辦公日曆表,明...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商品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