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新聞
test
0:00 /
0:00
學者:客運業環境艱難 恐影響公共運輸

政府喊出二○三○年市區公車全面電動化的口號,但截至去年全台市區電動公車占比不到百分之一,交通部和環保署今年起卻不再提供最高七百萬元的示範型購車補助。交通學者說,此舉恐讓公共運輸、客運業者環境更嚴峻,甚至影響公共運輸使用率;環團則說,補助額度不等於推行效率,應關注多出來的經費要用在哪。
消基會交委會召集人李克聰表示,交通部已規畫逐步讓燃油公車補助退場,若又加上調降電動公車補助,公共運輸、客運業者營運環境恐更嚴峻。近年除了有客運減班、停駛,甚至也有直接退出市場,若再讓業者面臨艱難環境,恐導致連鎖效應,進而影響公共運輸使用率。
李克聰說,要讓客運業者願意逐年換新電動公車,一大誘因就是補助,補助縮水恐讓全面汰換目標更不易達成,建議政府應同時分析調降可能衍生的負面影響,若因車體生產成本降低,也應在成本降低跟補助降低比例取得平衡,才更具說服力,或提出配套措施,否則只會離全面換新電動公車目標愈來愈遠。
地球公民基金會顧問蔡中岳則說,公車電動化最大困境應為買不到車。公車電動化過去有兩派聲音,一派是逐年訂定目標汰換,另派則態度保留,因目前電動公車研發技術最強的是中國大陸,若與陸方買車作為公共運輸,資安及後續維修會是問題。
蔡中岳說,交通部補助多寡確實會影響業者信心與動力,但也強調「補助多寡不等於推動效率」,就像政府大力補助購買電動機車,但成效仍不如預期,「多出來的錢要用在哪」,是拿去做電動公車國產化還是其他用途,才是關注重點。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udn討論區
共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