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新聞
test
0:00 /
0:00
王羲之快雪時晴帖 下周展出

東晉「書聖」王羲之的「快雪時晴帖」,是清乾隆最鍾愛的書法作品,譽為「天下無雙,古今鮮對」。乾隆將此帖與王獻之的「中秋帖」、王珣的「伯遠帖」合稱「三希」,珍藏在與寢宮相連的「三希堂」。「三希」僅「快雪時晴帖」在台北故宮,二月八日將在故宮「寫盡繁華—晚明文化人王世貞與他的志業」中展出。
由於太過珍貴,故宮文獻書畫處科長何炎泉說,「快雪時晴帖」每次展出後都要「休息」三年,離上次展出已近五年。
「三希」離散的故事也充滿傳奇,彷彿兩岸命運。民國十三年,末代皇帝溥儀被逐出清宮時,隨行太監想將「快雪時晴帖」夾帶出宮,幸好被檢查出來,隨著故宮國寶大遷徙來台。「中秋帖」和「伯遠帖」則被翠玉白菜的主人瑾妃偷盜出宮、流入袁世凱心腹郭葆昌手中。故宮前副院長莊嚴在「山堂清話」中回憶,他押運故宮國寶南遷臨行前,曾至郭葆昌家中作客,郭應允百年後將此二帖「無條件歸還故宮」。
一九四九年後,郭葆昌之子郭昭俊曾攜此二帖到台北故宮,希望故宮買下,一圓「三希」團圓心願,可惜當時故宮財力不足。此兩帖隨後輾轉來到香港,對岸在中共前總理周恩來指示下購回,藏於北京故宮。
「快雪時晴帖」全函僅廿八字,乾隆譽為「二十八驪珠」,扣掉稱謂和問候語只剩十五字—「快雪時晴。佳想安善。未果為結,力不次。」筆法圓勁古雅、意態閑逸,被明代收藏家劉承禧題記為:「天下法書第一」。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udn討論區
共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