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存活率逾9成 LDCT肺癌篩檢上路半年 篩出160名肺癌患者

肺癌連續18年為十大癌症死亡第1名、109年為新發癌症第2名,而肺癌不同期別存活率差距大,因早期肺癌無症狀,發現時多半已晚期,國健署去年7月1日起補助有肺癌家族史、重度吸菸者2個高風險族群,每2年1次低劑量電腦斷層(LDCT)檢查,半年以來找出160名肺癌患者,當中高達8成是早期肺癌,專家指出,肺癌發生率雖沒有下降,但肺癌期別提早,有機會改善肺癌死亡率。
國健署去年7月1日起將肺癌LDCT檢查納入我國第5癌篩檢,目前共有22縣市、142家醫院辦理,截至去年12月26日,全國已有2萬2451名民眾接受檢查,包括男性1萬2269人、女性1萬0182人,其中1萬3470人具有肺癌家族史,8005人為重度吸菸者,976人兩者兼具,並找出160名確診肺癌個案,其中0及1期個案138人,占86.3%。
國健署長吳昭軍表示,肺癌各期別5年存活率差別非常大,0至1期9成以上,3至4期只剩1成,因此早期診斷、早期治療很重要。癌症防治組長林莉茹表示,肺癌篩檢過程只要5分鐘,且沒有侵入性、不需注射顯影劑,檢查前不須禁食及進水,可降低重度吸菸者20%肺癌死亡率。
中研院院士楊泮池表示,肺癌是我國國病,抽菸更是重要致肺癌原因,台灣實施戒菸計劃逾26年,雖使抽菸人口大幅下降,但肺癌發生率並未下降,分析發現,肺癌患者僅三分之一有抽菸,剩餘三分之二沒抽菸,在許多亞太國家發現,不抽菸罹患肺癌人數有增加趨勢,尤其是女性,希望藉由LDCT篩檢,能讓第四期病人從50%下降,第一期病人增加,唯有期別改變,才能改善肺癌死亡率。
台灣胸腔外科醫學會副秘書長陳克誠表示,篩檢異常不等於癌症,異常結節可能屬於良性、發炎或早期肺癌,若確診肺癌時,心態上要正向面對,不用太過擔憂,且也不是大手術,有些甚至以微創手術讓傷口縮到最小。
陳克誠說,沒有抽菸或家族史的肺癌患者,45歲以上兩年定期追蹤一次,平日除維持良好生活作息,也建議健康飲食、遠離農藥及環境汙染,也要注意避免二手菸、三手菸,都有很好預防效果。
台灣肺癌學會秘書長柯皓文表示,根據臨床經驗,LDCT篩檢有10%病人發現肺部結節,大多屬於良性,可能與小時候感冒、感染後結疤、纖維化,或小肺泡內留有分泌物,看起來也會像結節,經過一段時間會自動消褪,也可能與基因突變、抽菸或更多不明原因引起,甚至新冠肺炎感染後,部分民眾也可能產生肺部纖維化,但呼籲民眾不要害怕、也不要逃避,配合醫師指示可及早治療。
柯皓文說,LDCT檢測相當精細,只要肺部有一點纖維化、發炎就會被偵測,有時很難區分發炎還是腫瘤或是結節,民眾若處於確診期間或感冒,等症狀緩解後再進行檢測。他以林口長庚為例,國健署LDCT計畫不會等待太久,但若健保追蹤個案排程較擁擠,平均要等1個月以上,建議民眾若有需要及早安排篩檢、追蹤。
國健署補助肺癌高風險族群每2年1次LDCT檢查篩檢對象包括:
1.具肺癌家族史:50至74歲男性或45至74歲女性,其父母、子女或兄弟姊妹經診斷為肺癌。
2.重度吸菸者:50至74歲且吸菸史達30包-年以上,有意願戒菸或戒菸未達15年之重度吸菸者。
※ 提醒您:吸菸有礙健康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