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收費差異化 碳排量2.5萬噸擬成優先徵收對象

台灣最快2024年起實施碳費,但具體碳定價遲無消息,環保署長張子敬表示,不希望產業將費用轉嫁給消費者,盼徵收碳費訂定差異化,才能促成減碳;環保署則表示,若母法順利通過,目標明年底公布徵收對象、自主減量計畫、碳定價費率等內容。
行政院會4月21日通過「溫室氣體減量及管理法」修正草案,並將名稱修正為「氣候變遷因應法」,除將2050年淨零排放入法,也將分階段,由大至小徵收碳費,最快2024年起實施。
國發會今召開「淨零轉型之階段目標及關鍵戰略」記者會,針對碳定價部分,張子敬表示,不希望碳費成財政手段,若只訂單純的價格,擔心會有產業將費用轉嫁給消費者,就不會有減碳的動力,因此希望徵收碳費訂定差異化,讓產業認為投資減碳有好處,才能促成減碳。
張子敬指出,相關額度會搭配徵收機制來考慮,目前都在研議中。由於目前溫室氣體減量及管理法正在修法,未來改為氣候變遷因應法通過後,再與各界討論、徵詢意見。
環境衛生及毒物管理處長蔡玲儀會後接受採訪時表示,碳定價會先啟動碳費,具體如何徵收,初步規畫為大的排放量源如半導體產業,一年碳排放量2.5萬噸為優先徵收對象,因占國家溫室氣體排放量的7成,並需提出自主減量計畫,一般傳統產業不會被納為徵收對象,但會協助輔導。
蔡玲儀表示,目前母法溫室氣體減量及管理法還在立法院審核,但若本會期順利通過的話,機制架構確認後,明年底就能與外界溝通,包含徵收對象、自主減量計畫、碳定價費率等。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udn討論區
共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