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宮改革寄存制度 立委:在捐贈和私人寄存之間找空間

故宮收藏多年的蘭千山館文物,因為故宮院長吳密察準備改革私人寄存制度、與蘭千山館主人林柏壽後代重新議約,引發外界擔憂蘭千山館文物將離開故宮。立院今舉行「故宮近來作為是否符合公共性」公聽會,邀請專家學者針對故宮私人寄存制度提出建議。召開公聽會的立委鄭正鈐指出,希望故宮在捐贈和私人寄存之間找到一個方法,讓蘭千山館文物可以繼續由故宮收藏;如協助蘭千山館後代成立基金會寄存文物,取代如今私人寄存的方式。
故宮院長吳密察報告時表示,博物館藏品徵集主要以購買、捐贈兩種方式進行;至於是否需要採用管理上相對複雜、須衡量公益與私利平衡的私人寄存方式,各博物館應依照需求評估制定符合公共性的寄存政策。他認為,故宮是一個高質量典藏的博物館,最重要的課題是盡可能提升展示率,而不是以分享有限庫房資源提供民間寄存來充實展出內容。
他表示,故宮私人寄存制度的改革方向,將著重於協助依文資法指定為國寶、重要古物的私人文物。當私人無力保存具文資身分的文物,故宮以寄存方式提供國家的庫房資源,協助緩解私有文化資產的保存困境。
有鑑於繼承文物的所有人可能不只一位,對於是否捐贈需要時間形成共識,故宮還將將新增一種「以捐贈為前提」的私人寄存設計,給予文物所有人緩衝時間。吳密察指出,此一私人寄存將簽一定年限的合約,給予寄存人考慮或形成共識的的緩衝時間。合約到期後,若寄存人同意捐贈,故宮即啟動捐贈的審查程序;若寄存人表示不同意捐贈,則由寄存人取回。故宮近期將公布新的私人寄存制度。而過去簽約的私人寄存,到期後都將依新約重新議約。
近期發起「搶救蘭千山館文物」連署行動、要求故宮必須與林家後人繼續簽訂蘭千山館文物寄存合約的前立委陳學聖,昨也到場表達意見。陳學聖表示,他們並未直接連絡到林家後代,而是間接透過第三者,知道家族對於故宮的重新議約「很困擾」,但不方便透露第三者是誰。目前故宮給林家後人半年緩衝時間,思考重新議約或取回。據了解,林柏壽後代眾多,意見並不一致。陳學聖表示,要趁現在沒形成共識,在「恐怖平衡」下維持現狀寄存故宮。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