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冬雲林文蛤死亡堆如山 縣府籲啟動天然災損救助

雲林縣台西沿海養殖文蛤紛傳大量暴斃,不少魚塭死亡量達7成,有的甚至全軍覆沒,業者叫苦連天。縣長張麗善今天會同水產試驗所會勘,初估受損面積應已達天然災害救助標準,疑因暖冬造成水質惡化所致,籲請中央盡速啟動救助。
縣府同時也將對養殖區排供水系統通盤檢討以改善水質,水試所也呼籲暫時減少投料並加強換水,以降低死亡量。
台西新興養殖區最近文蛤暴斃情況越來越嚴重,估計受損面積逾400公頃,雲林縣長張麗善、議員吳蕙蘭、新科議員蔡永富、新科鄉長李文來等人,今天會同農業處長魏勝德、水產試驗所副研究員周昱翰等人會勘。
「今年所養的文蛤攏去了了,無一粒存活。」林姓業者指著剛採收堆積如山的死蛤,欲哭無淚說,今年入冬氣候異常,上月底竟還吹起南風,接連多天起霧即傳出文蛤大量死亡,其次是養殖區的排供水未分流,像一池死水大家輪著用,才造成文蛤暴斃。
林姓業者今天雇工採收,多部採蛤機一船船運上岸,全都只剩蛤殼,沒有一粒存活。他說,4.5公頃上百公噸的文蛤全死光,損失少說也有8、9百萬元,養了數十年文蛤,從沒遇過12月採收季還像夏天一樣出大太陽。
水試所周昱翰說,今年氣候異常入冬持續高溫,到11月底仍出攝氏31度的高溫,採收前投料量會增加,很容易造成池中有機物過多底土惡化,才導致文蛤缺氧暴斃,呼籲這段期間減少投料並加強換水,以免蛤死持續增加。
張麗善說,雲林養殖面積約3千公頃,台西就占約一半,極端氣候造成蛤死,初估已達5%的天然災害救助標準,受損業者可先向鄉公所通報,待計實際受損面積後,希望農委會盡速啟動救助,縣府並就養殖區的排供水將通盤檢討,期能提供新鮮海水,改善養殖用水。
贊助廣告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