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業性眼球外傷大多可避免 醫籲確實戴護具
奇美醫學中心今天公布2021年收治職業性眼球外傷個案統計,發現超過6成原因為外力撞擊與異物入侵,大多數個案受傷時未使用防護面罩或護目鏡,籲相關工作者確實防護。
奇美醫學中心職業醫學科主任蘇世斌今天在衛教宣導會表示,職災包含工作場所相關及上下班交通途中交通事故,奇美醫學中心統計2021年共189名通報職業性眼球外傷個案,其中約8成是在工作場域內受傷,受傷機轉以外力撞擊42%與異物侵入24%最高,化學物質噴濺也有23%。
蘇世斌指出,收治個案年齡以21至40歲占56%最多,顯示職業性眼球外傷是造成青壯年人口視力喪失的一大原因,若不慎造成眼睛傷害時,應儘速就醫接受治療。
蘇世斌提到,38歲板模師傅因工作時不慎被釘子噴到右眼,經急診檢查發現視力僅剩0.1,緊急進行右眼角膜裂傷修補、移除創傷性白內障及置放人工水晶體、玻璃體切除併移除眼內異物手術,一週後出院,半年後右眼視力進步至0.8。
蘇世斌提醒,不幸發生眼球外傷時,可依傷害情況做初步處理,若是化學物質噴濺,應立即以大量清水沖洗後儘速就醫,若是尖銳物傷害或鈍傷後眼球內有液體流出,應避免觸碰或壓迫眼球,以免眼內組織脫出造成病況惡化,建議使用眼蓋或護目鏡保護並儘速就醫。
蘇世斌說,統計發現大多數個案受傷時並未使用防護面罩或護目鏡,若能適當防護,其實大部分職業性眼球外傷應可避免,呼籲從事有危險性工作時不可存有僥倖心態。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udn討論區
共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