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梨釋迦上市 中國市場仍未開放又遇災損
台東鳳梨釋迦第一期果上市了,中國大陸市場仍未開放,又碰上氣候變化導致落果,農民皺眉頭。台東縣政府表示,早收果不算天然災害,且未達災害救助面積。
中國去年9月以檢驗出害蟲禁止釋迦輸入,台東9成鳳梨釋迦銷往中國,在中央和地方緊急應變下,暫解燃眉之急;這期的鳳梨釋迦從11月底開始陸續上市,仍未見中國市場開放。
農民反映,產地盤商收購價比去年同時期還要低,又碰上前陣子天氣忽冷忽熱,有不少果園發生嚴重落果的情況,生產第一期果的農民損失慘重。
在卑南鄉利吉村種植7公頃釋迦的蔡姓農民說,他其中一塊7分地大的果園,上個星期開始陸續落果,大約有5成的果實掉落滿地,「已經不能外銷,又遇到天氣忽冷忽熱造成落果,損失更嚴重」。
農委會台東區農業改良場表示,鳳梨釋迦怕熱不怕冷,以往也曾在11月發生鳳梨釋迦落果的情況,都是因為天氣太熱,呼籲農民最好能調節產期,降低損失。
台東縣政府農業處長許家豪表示,鳳梨釋迦產期收成是12月至隔年4月,11月鳳梨釋迦是早收果,不算是天然災害且面積也未達救助標準,只能建議農民的田間管理的部分要做得更加精細。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共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