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快評】護國神山位移也是台灣的機會

氣象局公布有科學證據的「地表位移速度場」圖文,告訴民眾台灣島一直在移動、長高當中;這一圖文國人不管能懂多少,但多能以科學角度看待,唯獨對「護國神山位移」的說詞有些怪怪的感覺。台積電這座護國神山一部份要搬到美國,要國人萌生少了靠山的隱憂,這時間又說地理上的護國神山正在變化、位移,難免蹙一下眉頭。
台積電神山位移是國際關係的爾虞我詐,只能摸著石頭過河,邊走邊調整;但玉山、中央山脈的護國神山位移則再自然不過;台灣島被東邊菲律賓板塊推擠,西邊是量體無限大的歐亞大陸板塊,東邊擠壓的力量一碰觸到中央山脈就推不動了,自然的結果是中央山脈長高、台灣島變得越發狹長。
必須強調這是沿著斷層帶密集設置超過四百餘座GPS站的監測結果,現代的科學儀器,比半個多世紀前美軍的老監測設備、方法強太多;而且GPS的監測數據要送進高速電腦設算,絕非前輩靠著有限學理鐵口直斷,因此氣象局無須做老式回應;話雖如此,但「護國神山位移」引發民眾毛毛的回應氣象局不敢輕忽,仍然搬出些試圖淡化的說詞。
其實氣象局淡化的說詞禁不起挑戰,例如指護國神山雖然長高,但高山上的雨雪對減緩神山長高、位移有平衡作用,這樣的搪塞並禁不起質疑;護國神山的位移、長高,是板塊推擠、碰撞導致,是地表以下深層的地質運動,而高山雨雪是高海拔的地表大氣現象;且以台灣山高谷深、河川短促,雨雪短時間逕移入海,很難有平衡聖山長高的作用;氣象局想撫平民眾心生的毛毛,得做些能讓民眾信服的說法。
氣象局GPS監測島上斷層、火山、地層下陷資料的作法絕對值得肯定,綿密、細緻的數據資料經由運算,能搶下較之前地質災害較多的應變餘裕,對防災、減災的貢獻很大;不過需強調,台灣做地殼運動監測的單位不算少,氣象局應設法串連成網,才能爭取到更多應變時空。
例如玉山國家公園內、陳有蘭溪最上游的金門峒大斷崖,是台灣最大、最具指標性的地質災害結構,玉管處被指派監測多年,曾透過衛星偵照發現斷崖位移,果不其然,下游陳有蘭溪一路河床高抬,土石災害大得恐怖。這得靠更縝密的偵測佈建。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