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班班吃石斑」暫緩?陳吉仲:供給學校的魚要更大隻

為了搶救石斑魚,政府砸6億元,由教育部與農委會執行「學校午餐採用國產可溯源石斑魚專案實施計畫」,學生本學期可吃4次(每月1次)石斑魚;但傳出部分教育局及團膳業者收到消息,說石斑魚供應不及,「班班吃石斑」可能要暫緩。
立法院經濟委員會邀請農委會主委陳吉仲報告「如何完備農民福利制度,建構農民社會經濟安全網,讓農民安心務農,落實政府照顧農民之責任」。從10月底起,南部部分縣市學校陸續開始吃石斑,雙北近期也陸續開始,但就傳出供應不及。
陳吉仲說,各縣市國中小吃到石斑魚,都覺得很好吃,十月起陸續供應各縣市學校加菜。現在調度中,因為提供給學校的石斑魚要更大隻,加工切塊才會更好處理,將全力調度,提供學校營養午餐。
中華民國漁會總幹事林啟滄表示,部分學校作業比較快,已經吃了兩次,但有些學校速度比較慢,還沒有吃;因此希望吃了比較多次的學校,稍微調節一下,優先供應沒有吃的學校;他也說,可能傳達上有誤解,班班吃石斑會持續性、繼續供應,若全部都要在一周、或兩三天內都吃到,就會比較吃緊。
某業者表示,有學校原來在11月菜單寫著供應鹽酥雞,為了執行政策,突然間鹽酥雞換成石斑魚,學生一時感到「錯愕」,但中部確實有很多學校,目前一次都沒有吃到。
業者也說,現階段有魚,但加工處理量能不足,處理石斑魚不容易,要有經驗的人。日前雙北地區一次需求20公噸的石斑魚,人工、運輸都是問題,加工已經供應不及,為了食用安全還要完全去刺。
大享食育協會秘書長黃嘉琳表示, 產地到餐桌本來就是一條複雜、有各種樣態的供應鏈,吃到石斑魚跟還沒吃到石斑魚,都是食農教育的機會。
黃嘉琳舉例表示,供應給學校的石斑魚經過三清之外,還要額外放血及去刺,加工廠需要大量的人力;海鮮產品冷鏈儲藏及運送過程,對於食材的安全以及新鮮美味非常重要。從吃到或還吃不到石斑魚的題目出發,無論對產地或老師學生,都是很好的養殖漁產業學習內容。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